图为学生们为绿植“挂牌”。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罗小玲
通讯员/黄荣
新学期开学以来,市石外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石外高中”)的校园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室里飘来淡淡中药香,学生手持各类中草药了解本草配方;历史课上,学生们手持画笔,一幅幅历史长卷在画纸上渐次铺展;桂花树下三五成群,学生们正为绿植定制“身份铭牌”……这是石外高中创新开发的学科延伸校本课程带来的教育场景。
当化学课遇上《本草纲目》
“称取金银花3克、薄荷2克,这份解暑凉茶的关键在于掌握物质沸点的差异性。”在化学延伸校本课程之《中药专业知识》课堂上,化学教师赵崇正带领学生了解各类中草药的成分和用途。这是融合以实践为中心的跨学科课程,将物质结构、化学反应与《本草纲目》典籍相结合,搭建起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对话桥梁。
学生们通过亲手炮制养生花茶来了解药材成分。“原来,化学方程式里藏着千年文化密码。”高一学生田谢友佳在实践报告中写道。
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回响
历史学科突破纸面叙事,与美术深度融合,打造《丹青绘历史》校本课程。学生通过临摹历史人物、以连环画形式再现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课程以“丹青绘史”为脉络,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触摸文明脉搏,实现知识内化与审美提升。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教学创新,正培育着既有史学素养又具艺术表达力的新时代学子。
“当我们画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就能与这个角色共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丹青绘历史》这门课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二学生激动地说道。
校园即生态实验室
生物组以校园树木为活教材,开发《校园植物志》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地勘测、标本制作,为校园内100余棵树木悬挂“身份牌”,标注学名、科属等信息,建立校园植物数据库。
这种沉浸式学习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课间俯身观察花草树木的学生多了,积极参与植树节“认养一棵树”活动的学生多了。
从实验室到千年药谱,从历史画卷到校园林间,石外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多元且灵动,除特色学科延伸课程外,还开设了中华文化鉴赏、十字绣、汉字的前世今生、走进家乡、聚焦新闻学英语等30余门选修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特色化、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