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株洲高职院校积极行动,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合作模式。这些合作,不仅为学子拓展了实践与就业之路,更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彰显出株洲在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上的坚定步伐与积极探索。
湖南中医药高专与省康复医院签订院校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水平,近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到湖南省康复医院访问交流,并成功签订院校合作协议。
省康复医院相关领导介绍了医院的发展沿革、学科优势及在康复医学领域形成的特色诊疗体系,提出以院校深度协作为纽带,通过优化资源整合与人才共育机制,全面强化医教研一体化建设水平,从而为医教融合培养体系下的学生构建兼具临床实训与创新的多元化实践平台。
双方就合作细节达成共识。未来,将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此次合作为该校康复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在协同育人机制与临床实践资源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下,院校双方必将携手共进、优势互补,结出“医教协同、产学共赢”的硕果。
湖南有色职院与株冶集团再度携手
日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暨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株冶集团举行。
合作交流会现场,双方就合作基础进行了交流。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张江奇正在株冶集团进行岗位实习,他表示:“非常开心当初选择现代学徒制班,让我在大学期间能针对性地学习岗位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我能快速适应,提升很快。”据悉,第一期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班中有104名毕业生进入株冶工作,其中10名学生已经成长为班组长。
本次合作是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新一轮校企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争取在教材建设、专家互聘、技能培训、产业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合作质量。
近年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中钨高新、中化蓝天、中国五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进联合育人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为有色金属行业输送技能人才,助力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化工职院与企业共商定制化培训教材
近日,受株洲兴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隆新材料”)邀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赴公司考察交流,双方围绕员工培训教材编撰工作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深化校企合作展开深入研讨。此次合作旨在提升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水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座谈会上,兴隆新材料总工程师傅舟平介绍了公司发展现状及员工培训需求。作为白炭黑领域的单项产能冠军企业,公司近年来加速推进产业升级,非常需要通过系统性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交流中,双方重点探讨了教材框架设计、内容模块分工及编写进度安排。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唐淑贞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优势,组织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攻关,确保教材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不仅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更有助于搭建人才共育平台,为后续技术研发、实习基地建设等合作奠定基础。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罗小玲 通讯员/刘样 梁方 谈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