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报母“三春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超

    初春三月,暖阳轻洒,清风徐来,想起年迈的母亲,点点教诲,历历在目。母亲,这个最爱我们的人,赋予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来体验人间烟火、世间百态;她言传身教,春风化雨,不断给我力量和勇气。

    母亲的坚强,传导给我一颗温暖的心。母亲立冬,生于寒秋,外公取此名字有期许女儿能立于冬雪之意。都说名字蕴含着人的命,母亲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强。她一生好强,不向命运低头,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她的家,用结茧的手掌呵护着我的家。外婆体弱多病,母亲作为家中长女,在年少时即操持家务,照顾弟妹众人。打猪草、放牛、砍柴、挑水、洗衣、做饭等等,母亲的主动担当,温暖了一众年幼的弟妹。直至今日,我的舅舅、阿姨们都很感恩、很敬重她们的大姐,每遇大事难事,都会来听取母亲意见。母亲一生辛苦,说不上有什么爱好,家人们甚至很少看到她坐下来休息休息,她总是在田里地里忙着,摆弄着庄稼和蔬菜。母亲挑着菜篮子,扁担挑断了不少,挑出了我和妹妹两个大学生。母亲耗尽半辈子心血,呵护着她的家,为儿女遮风挡雨,温暖着她爱的人。虽立于风雪,她亦要以“三春晖”示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受教于母亲,我常怀一颗温暖之心,将心比心,温暖对方,方可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母亲的坚守,传递给我一颗勇敢的心。风里雨里,母亲都在家里等我,母亲在家就在,她始终是我前行路上力量和勇气的来源。世上只有妈妈好,孩提时,跌倒了、受伤了,只要投进妈妈的怀抱,就没事;放学回家,吃上母亲做的蛋炒饭,立马满血复活;长大了,生活有烦恼,工作有压力,陪着母亲吃个饭,听她唠叨几句,总可以治愈。于我而言,母亲时时刻刻在身边,温暖着我,支持着我。从小到大,母亲从未在外留宿,无论路有多远,夜有多深,她总要赶回家来。即便是回娘家,也是如此。只有外婆去世那次是例外,母亲一直守候着她的母亲,直到永别。她总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她放不下嗷嗷待哺的儿女,放不下朝夕相处的鸡鸭猪狗,放不下野草疯长的几畦菜地。她从未出过远门,直到六十岁那年,我们带着母亲到了北京。清晰记得那天一大早母亲就梳好了头发,整理好衣服,然后恭敬地瞻仰了毛主席,登上天安门,爬了长城。那天母亲仿若回到了她的年轻时代,浑身充满力量,脚步也轻盈了许多。母亲的爱,一路随行,小时候我享受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温情,读大学时是母亲每个月汇过来的生活费,现在则是通过快递寄给我们的爱心蔬菜和鸡蛋。母亲的爱,让我的心灵总能宁静休憩,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感念亲恩,回报人民,回报养育我们的这片沃土,这个初心将不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母亲的坚定,传送给我一颗正义的心。母亲辛勤劳作几十年,一头青丝成了白发,面对大家“歇一歇”“享享福”等善意劝说,她总是一笑了之,她有许许多多的想法,要靠勤劳的双手去一一实现,她要给儿女攒钱读书、攒钱买房,后来要攒养老钱,不给儿女添麻烦,如今她总说不能让地荒了。母亲似乎总有她的理由,不容辩驳。母亲平生最痛恨不劳而获,村里有好吃懒做者,眼馋母亲种的菜,时常顺手牵羊,这时母亲必会扯起嗓子,一顿数落,此举还颇有教育效果,能让对方消停一段时间。也有人建议喷洒药水以防盗,母亲却大度表示小偷可能也是迫于生计,没必要将其逼上绝路。她对乡人却很大方,在育秧苗时总会多撒一把种子,好将秧苗送人栽种,也常将自家种的菜送给邻里品尝。我学习法律,知道法律乃公平正义之术。母亲虽然说不出什么是正义,但她坚定地认为农民就应该种地,做人就应当堂堂正正,并身体力行。我想母亲的这番道理,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正义真谛,正所谓“道不远人”。

    母亲常常念叨,说她没有教给我们知识,其实她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教给我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

    最近回家看了母亲,母亲问我怎么突然回家了,起初我想,她大概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后来再想,我们做儿女的让母亲习惯了独处,实在是不该。对于儿女,母亲很慷慨,能够做到一生有你、一生为你;对于母亲,我们总是吝啬,“常回家看看”也很奢侈。

    亲爱的朋友,我们该如何报得父母的“三春晖”?我想其一是传承,延续父母的伟大,将优良家风传导给儿女;其二是大孝,精忠报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