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到赞比西河的医者之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玉龙与孤儿院孩子过儿童节。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介

    3月9日的晚风里,长沙黄花机场的玉兰暗香浮动。当张玉龙医生的身影出现在国际到达口时,等候的人群中跃起清脆的童声:“妈妈快看,爸爸回来了!”

    张玉龙挥舞手臂回应。跨越12000公里的距离,从津巴布韦雨季穿越赤道线,他终于闻到了故土初春的玉兰香。妻子眼角的泪水,儿子雀跃的欢呼声,与帕瑞仁雅塔瓦医院(以下简称“帕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哈拉雷街边蓝花楹的剪影,在这个瞬间重叠。

    请缨赴津

    勇担援外使命

    2023年,得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在招募组建第21批中国(湖南)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株洲市中心医院泌尿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张玉龙主动报了名。通过层层考核及3个月的集中强化培训,2024年3月7日凌晨,历经30余小时的飞行后,他终于踏上了津巴布韦的土地,与同院战友夏冰并肩开始了在首都哈拉雷帕院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尽管帕院硬件条件艰苦,设备药品短缺,但他们从未退缩。

    帕院有两台中国援建设备——钬激光碎石机与1470nm激光仪,因技术问题而未尽其用,帕院泌尿外科负责人Dr.Dube很是苦恼。在一次手术中,张玉龙发现钬激光碎石机声音异常,便指导工程师拆解,最终确定问题根源是激光保护镜片损坏。在张玉龙联系了国内厂家调配配件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对于另一台缺少遥感线的1470nm激光设备,则通过与国内技术人员连线完成了线路改造。

    授人以渔

    点亮津国医疗星光

    很快,张玉龙接连创造多项“津巴首例”: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为老年患者点亮生命曙光;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填补微创领域空白;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将癌症治疗精度推向新高度。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他边示范边讲解,将多年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当地泌尿外科专科人才。

    作为医疗队教学组组长,张玉龙与队友在帕院创立“中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中津第一目击者救护培训中心”。在CPR培训现场,中国医师手把手指导医护人员调整按压深度;在气管插管示教时,通过模拟人反复演练建立肌肉记忆。张玉龙说:“希望他们当好技术传播的二传手,让急救技能像蒲公英般落地生根。”一年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累计培养近百名当地培训导师,将“中国经验”辐射至整个津巴布韦。

    医疗队还成功建成“中津远程医学中心”,23场云端培训让347名津方医护人员同步汲取先进经验。据统计,医疗队累计为7965名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服务。

    在津巴布韦大学附属QUINARY医院建设期间,张玉龙提出的“中国方案”赢得医学院董事会的高度评价,并获得津大外科学系的荣誉证书。Dr.Dube表示:“张医生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启发。”

    张玉龙生日当天,Dr.Dube携团队专程来到医疗队驻地,赠送他一件非洲传统卡林巴琴,以及“You are a star!”的真诚赞誉。

    从社区孤儿院到深山矿区,从哈拉雷近郊的青少年救护中心到贝特桥的偏远乡镇,医疗队的足迹踏遍津巴布韦全境,16场义诊如同流动的生命驿站,为6113名民众送去健康和温暖。

    驻地时光

    烟火里的“Tony张”

    在哈拉雷的格伦纳拉路上,斑驳的“1号”门牌后藏着一座既美丽又有些许年代感的院落,中国(湖南)医疗队11名队员的烟火日常,就在这里静静流淌。

    每到9月,蓝花楹的紫色烟霞便会流淌在哈拉雷的各个角落。闲暇时,张玉龙总爱在哈拉雷植物园散步,看当地孩童追逐着飘落的花瓣——这些眼睛亮如黑曜石的孩子,时常会用新学的汉语“你好吗”打招呼。

    闲暇时刻,大家叫一声“Tony张”,张玉龙就搬起板凳乐呵呵地来为大家服务。当队员们的发梢掠过耳际,一场外科手术般的理发仪式便悄然开启。碎发纷飞间,张玉龙手持剪刀的架势堪比执柳叶刀——从初次下手的小心翼翼到如今流畅的层次修剪,医疗队员们见证着“Tony张”的成长史。

    载誉归来

    筑牢中津友谊

    2025年是中国(湖南)医疗援助津巴布韦40周年。当地时间3月6日下午,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举行纪念援津医疗队派遣40周年招待会暨授勋仪式,中国(湖南)第21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荣获津巴布韦共和国卓越勋章,医疗队的援外医疗任务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当初他报名时,我不确定他会成功,因为援非医生的条件太严苛了。”张玉龙的爱人也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工作,是一名肿瘤科医生,她说:“后来他真的成功了,我和儿子还痛哭了一场,我是不舍得,儿子是不理解。”

    最动人的理解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当儿子在视频里看见父亲被孤儿院的孩子们簇拥着,那些绽放在黝黑面庞上的笑容,让少年第一次触摸到“大爱无疆”的温度。儿子哽咽地向视频那头的父亲说:“爸爸,您特别了不起!”

    当机场的自动门缓缓闭合,这段援非征程被收进了记忆的琥珀。他将勋章贴近儿子的脸颊,仿佛上面还残留着非洲阳光的味道。张玉龙与队员们挥手作别,一家人坐上归途的汽车。

    迄今为止,株洲已有7名医者将医者仁心播撒在赞比西河畔,他们皆来自株洲市中心医院。如今,新一代医疗队员已经接过“接力棒”,如同候鸟追逐生命的春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