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谭盼盼
“彭主任,肝胆外科一个病人出现危机值,有发烧症状。”3月12日,湖南省直中医医院RRS办公室响起警报,值班医生第一时间呼叫RRS办公室负责人彭祝军。
“走!去病房看看。”彭祝军当即率队赶往肝胆胰脾外科“救火”。
以上场景是医院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se System简称:RRS)办公室日常工作状态的缩影。这一脱胎于医疗应急管理实践、全省首创的危重症患者提前应急干预模式,通过实时监测、主动预警将救治关口前移,真正做到为全医院危重症患者生命“护航”。
RRS办公室整合了全院最强大的急诊医学、重症医学领域专家。监测系统以30秒的刷新频次监控着数百名危重患者的动态数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波动等60余种危急值细微异常尽收眼底。
正是依托这套24小时监测系统,RRS值班医生及时发现了肝胆胰脾外科患者陈志军(化名)的异常。
“多亏你们及时发现患者指标异常。”省直中医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唐华勇向彭祝军致谢。他介绍,陈志军患有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医生对其进行了左侧肝切除手术。术后一周,患者状态一直不错,各项指标稳定。这次若不是RRS办公室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患者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很大。
彭祝军到病床前查看了患者情况,与陈志军的主治医生深入探讨治疗方案,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以前我们是灭火,如今我们将危机掐灭在火苗状态。”做完了手头事,彭祝军聊起了RRS办公室成立的始末。近几年,许多大医院成立快速反应小组(RRT),专为病情突变的危重症患者提供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等即时救治。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也成立了RRT,可实践过程中他发现,RRT只能在患者发病后提供救助,很被动。以往监测依赖人工识别,像心电波形细微颤动、血糖缓升等细微变化常被淹没在繁多的监护数据中。“不能等‘狼来了’再行动,得提前预警。”
在彭祝军的筹备下,湖南省直中医医院RRS管理办公室应运而生。去年5月至12月,RRS管理办公室有效干预危重症患者1384人次。系统运行以来,非计划转入ICU率下降85%,心脏骤停发生率降低70%,“预警窗”较传统方式明显提前。“RRS成立快1年了,这一年它确实发挥了大效用!”彭祝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