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破百万的 产业升级样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暮色四合,湘江之畔的芦淞市场群正上演着魔幻般的蜕变。当最后一缕天光隐入楼宇,此起彼伏的三轮车铃铛声划破暮色,120余个摊位如星辰般次第点亮,霓虹灯牌与蒸汽氤氲交织出独特的夜间交响曲。这个日均客流量超1.2万人次、月销售额突破150万元的工业品夜市,正以颠覆传统的姿态,重塑着城市夜经济的想象空间。

    场景革命

    老夜市焕发新活力

    走进升级改造后的夜市核心区,仿佛踏入一座精心设计的商业迷宫。平价服装区、原创手作区、沉浸式体验区等功能板块错落有致,动线设计让顾客自然流淌于各个消费场景。改造后商铺每平方米销售额提升40%,顾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科学分区不仅治愈了传统夜市的“脏乱差”顽疾,更催生出消费新磁场。

    在国潮文创区,“90后”摊主陈琳正将卫衣挂上旋转衣架。这位株洲本土服饰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凭借融入工业元素的潮牌服饰,月销售额激增。“夜市35%的商户是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团队。”她身后,手工皮具坊等新业态店铺前,举着手机直播的网红与试戴饰品的女学生挤满通道,客群年龄层已从35—50岁拓宽至18—50岁全覆盖。

    五维管控:

    精细化运营重塑生态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五维夜市管理体系”的强力支撑。

    在准入端,新芦淞集团要求商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要求所有货品明码标价,全面整顿宰客、欺诈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等行为。

    安全体系的构建更显匠心。全面完善水电照明等基础设施,定期检查消防通道情况,要求每个摊位都配备灭火器。同时,采取重点区域安保人员不定时巡逻。

    夜市还设置公共休息区、指示牌、亮化设施等。统一配置垃圾桶,商户做到“摊撤地净”,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并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预防蚊虫滋生。

    服务进化

    软性关怀激活消费潜能

    服务质量的提升不止于硬件。针对消费者痛点的“消费维权机制”成效显著——投诉件件有响应,严重违规商户将面临“红黄牌”处罚。

    这种“硬件+服务”的双轮驱动,正释放出惊人的乘数效应。数据显示,升级改造后夜市复购率提升35%,连带消费占比达42%,月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元大关。

    某网红小吃店主算了一笔账:“以前日销80份顶天,现在靠着夜市的引流,单日最高卖出300份,光调料就要两大桶。”

    接下来,新芦淞集团还将继续深化芦淞市场群工业品夜市经营管理,深度挖掘夜间经济,推动夜市繁荣发展,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加美好的夜生活体验。

    此刻,湘江对岸的灯光秀正勾勒出“幸福株洲”的轮廓。而芦淞夜市的灯火,正以另一种温柔的力量,讲述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株洲故事。这座永不沉睡的市集,在时代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