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领先一步 产业创新领先一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 峰

    新春伊始,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人工智能企业火热出圈。又有“七龙珠”“八小龙”之说,彰显浙江省杭州市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顺应趋势、引领时代浪潮的发展态势。这也正是中国硬核科技崛起、群星闪耀的一抹靓影。

    历次工业革命都是始于科技、成于金融、兴于产业。每次重大的科技创新都推动着人类的巨大进步,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过去二百多年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历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产业变革并催生新的产业。产业创新需要科技创新来引领,科技创新也需要产业创新来推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打开世界地图会发现,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活动都发生在很小的区域,创新的地理分布是不均衡的,就是少数人在少数地方改变世界。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的创新集中于硅谷、“硅山”奥斯汀、“东部硅谷”北卡研究三角园,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印度班内加尔等地。特别是硅谷,在其80年的发展历程中,众多全球性头部企业最初是从两三人合伙的“车库企业”发展起来的。如今不断冒出创新型小公司,甚至颠覆称雄多年的大企业,而且节奏越来越快。

    我国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南山、武汉光谷、合肥蜀山以及杭州科创大走廊等城市的小块区域。这些区域集聚起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创新产业园、创投基金和创新公司,不断涌现出“独角兽”“瞪羚”及专精特新企业。这些创新型民营企业创造出来的观念、产品、技术模式,对经济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引领着高质量发展。

    杭州俨然从“电商第一城”迭代为“AI第一城”,科技创新改变了过去经济发展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谁的创新力越强,谁就能够引领未来的世界。通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迭代真正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序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量子科技、无人驾驶、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领域,将孕育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增长点,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正在酝酿。

    如今,“拧开水龙头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只有不断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持续性裂变与发展壮大,形成新的产业链产业群,才能带来可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深入探究杭州、硅谷等中外典型案例会发现,根植本地的产业创新网络以及蕴藏其中的独特创新基因,技术、企业、市场、资本无缝对接,各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时刻演绎着创新创业故事,不断地孵化出新赛道,诞生引领时代的企业,实现创新、创业、创富的良性循环。这启示我们应着重在三个方面不懈发力。

    营造人才磁场强根本。人是最活跃的要素,创新无非是个人禀赋的自然发挥和充分展开,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世界科技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默曾在北大的讲座中提到,人口在城市中的集聚便于交流信息和思想碰撞形成新的观念和创意。城市通过思想的创造对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来自相同或相近专业人员的集聚。

    创新需要高浓度、高密度、高互动的“人才场”。“场”即场域、磁场、气场,高密度、高浓度、高质量分子互激互动。“场”内有交流、碰撞、火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等立体式人才谱系在“人才场”中产生创新的规模效应。这种“场域”打通科学、技术、产业、资本、市场的壁垒,融人才、知识、资金、技术为一体,激发创新成果迭出。因此,要大力吸引人才流入,尤其是有梦想、有热情、有技术的青年人才。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包容性、鼓励冒险精神的创新文化,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人才磁场”。

    撬动金融资本助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有多次重要论述。凡是创新活跃的地方,市场风险投资行为都很发达。科技创新是一个从基础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的线性模型。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风险投资、国有资本、产业基金等各类资本撬动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对科技初创企业,助推科研成果与商业化产品开发之间跨越“死亡之谷”,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早期市场化阶段,正需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发挥价值,渡过市场“认钱不认人”的难关。

    有鉴于此,深圳市首次提出“大胆资本”,广州市推出“100%容亏率”。要增强资本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之间的韧性、包容性与适配性,强化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构建多元化资本投融资体系。扩大风投资本来源,以股权投资类的直接融资为主,为科创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和风险分担。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与应用,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开辟新的赛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涵养创新生态激活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中研究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与营商环境,从而释放社会的蓬勃活力和个体的非凡创造力。满足新兴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创新生态圈的特殊需求,有为政府要大力提质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与舒适度,环境优美宜人,交通出行便利快捷,让生活更美好。“喝咖啡的”与“嚼大蒜的”各得其所,“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宇里喝咖啡、谈合作。软环境则包括,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和公共产品,保护产权、简政放权、维持公平竞争。搞好“放-管-服”改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在一个参差多姿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里,科技创新的活力、产业创新的收益、市场的激励、政府的引导,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形成有利于“基础研究+人才支撑+科技攻关+金融资本+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大的合力激发出“雨后春笋”“各领风骚”的创新图景。以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促进产业创新领先一路,新技术、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竞相涌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彩华章。

    (作者系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