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高逐新育繁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傅博荟 刘艺锋

    近日,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复合材料专业展会——JEC World2025在法国巴黎举行,渌口区企业株洲时代工程塑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工塑”)带着研发十余年的成果CFRT连续玻纤板材亮相。这一材料具有极致的轻量化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为续航里程带来突破性的提升;在新能源电池包储能系统中,其达到UL94V-0级的阻燃性能,可提供卓越的防火安全护盾。

    时代工塑独创的“全流程集成智造”模式,实现了CFRT连续玻纤板材批量智能生产,相较于传统工艺压缩了30%的生产流程,可大幅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一系列“硬核”亮点圈粉海外客户。

    在渌口,像时代工塑一样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的创新型企业还有许多。近年来,该区牢牢锁定高分子新材料领域,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新材料企业涌现,为百业赋能。

    链上发力,壮大产业集群

    3月14日,位于渌口经开区科创产业园的湖南钰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宏新材”)生产车间,一批包装好的模塑汽车配件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等待装车发往比亚迪、北汽等车企。

    目前,钰宏新材已形成年产500万件高分子模塑汽车配件、2万吨汽车用改性工程塑料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在渌口区委、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锚定新材料领域,与东莞市浩凌实业、佛山帝芝力等公司合作,裂变出4家汽车零部件子公司,预计今年营收达1.6亿元。

    作为株洲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主战场之一,渌口区全力融入省市、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深入调研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仅承接市区龙头企业的孵化裂变、升级转型等项目,而且通过招大引强,与市区主导产业补链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去年,渌口区启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倍增三年行动,一方面建立企业培育库,有计划、分梯次培养,加快建设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厂房;另一方面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促推链上企业相互合作,裂变新项目,增强竞争力,如湖南东舟能源有限公司根据山河星航的技术要求研制无人机锂电池,时代工塑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合作,探索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目前,渌口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三大龙头、七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链上企业总数达到62家、产值突破70亿元,正在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搭建平台,推动成果转化

    去年6月,株洲首个入驻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孵化平台——渌口(长沙)飞地孵化器正式启用,短短半年多时间,就成功招引落地企业3家,入孵在谈企业12家,展现出渌口区的强大吸引力。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如何在新形势下当好企业的参谋和助手?

    渌口区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借力、借势,让平台与企业捆绑成长,有效链接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资源,从而扩大城市影响力和企业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该区主办了4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论坛,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上企业的专家教授,以及新材料领域投资公司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他们或带着相关项目进行推介,或围绕细分领域剖析发展短板和未来趋势,或开展高峰对话共谋技术突破,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去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牵头,14家单位共建的株洲高分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渌口区优质企业时代新材、时代华鑫、时代华先、兆源机电等,正是其中的行业佼佼者,中心为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共性关键技术转移扩散打下良好基础。

    该区还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针对企业在产品升级、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建立密切对接通道。目前,15家渌口企业分别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省内外1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依托“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渌口经开区与湖南化院、时代新材共同牵头组建株洲市先进高分子材料产教联合体;联合湖南化院共建渌口区先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学院,设置了博士工作站。去年,时代华鑫聚酰亚胺薄膜获评首届中部六省高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时代华先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及制品中试平台获评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时代工塑被认定为省级专家工作站。

    目前,国内最高端的聚酰亚胺薄膜产自渌口,用于绝缘、导热、耐电晕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最高端的芳纶纸产自渌口,用于绝缘、轻量化、防火等领域,已经在高铁、大飞机上批量使用,并向波音公司供货,渌口区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国内最高端的PI材料研制基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