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城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湘江风光带综合治理项目。(资料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威

    本月底完成“保交房”“保交楼”项目竣工验收;对标《新时代好住房建筑设计指南》,打造一批“好房子”样板;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征拆……

    近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召开,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信号十分强烈。透过规划看今年,我们的“家园”会有什么变化?职能部门的哪些动作是你最关心的?

    住:

    “新房子”交得了,“老房子”住着好

    房子,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之一。

    让购房者早日拿到房子。2024年我市全力贯彻落实国家最新要求,“保交房”攻坚战态势逐渐从“打好”向“打赢”转变。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3.7万余套房子已实现交付,在这背后,是3.7万多户群众开启全新的生活。

    2025年,我市加快推进“保交房”“保交楼”攻坚收尾工作,预计3月30日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在5月30日前完成产权登记工作。

    “新房子”要交得了,“老房子”也要让人住得舒心。

    去年,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78个,新开工322个。荷塘区晨光小区旧改项目被纳入全国可复制经验清单。老旧小区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今年我市在城市危旧房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重点,还将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同时,加快推进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改革,把老房子、旧房子变成“好房子”。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指出,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加快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

    这不仅仅是美好愿景。今年,我市对标《新时代好住房建筑设计指南》,将加大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鼓励和引导各房企打造一批“好房子”样板。

    建:

    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将全部完成征拆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2024年,株洲城中村改造大动作频频。株洲市房票服务中心揭牌,有力助推全市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落地。不久后,经过前期充分筹划准备,成功发放城中村改造全省首张“数字房票”。

    从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激励保障等层面发力,株洲统筹谋划、促推城中村改造房票制度走深走实。

    “大动作”之后又会有哪些“新动作”?根据计划,今年全市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将全部完成征拆,开工城中村改造将涉及6000余户,同一时间还将启动招商和片区开发。在此基础之上,每个区将选择1至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示范,以实现片区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市场化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此外,启动《株洲市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总体规划将结合城中村改造推动田心轨道交通城、清水塘产业新城、凤凰航空城等片区更新,服务全市重点产业发展。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直观反映城市品质的提升。

    响田大桥扩宽改造完成、中车大道二期等一批重点路网竣工通车;“醴陵国光、群力瓷厂片区”“渌口老街片区”成功申报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回首去年,株洲持续“舒筋活络”,交通更为通畅,产业片区的协同越发紧密。

    “面子”惊艳,“里子”也越发有韧劲。今年,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建设将持续推进,完成“综合改一次”40公里,统筹建立地下管网管廊工程管理机制,打造天元区“综合改一次”试点。实施燃气“带病运行”管道改造137公里、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25公里、管线智能化改造200公里。

    治:

    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

    致力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去年株洲不仅有亮眼表现且相关经验探索被更多地看见了。

    2024年10月27日,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数字赋能住建,创新引领未来”研讨会在山东威海举行。研讨会上,我市应邀作交流发言,借力数字技术建设海绵城市的“株洲经验”获推介。此经验做法更是被纳入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去年,我市住建系统紧扣“会呼吸”的制造名城目标,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率达到39.2%。今年,株洲将全面完成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引领示范项目,并出台《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在雨污分流改造方面,去年城区累计完成错混接改造3637处、管网缺陷修复12570处、排水单元改造834个,提前1年基本完成建宁港、陈埠港流域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BOD超100毫克/升个数,实现零的突破。

    关于城市水环境治理,今年我市又有哪些新办法新模式?

    根据计划,今年株洲将以陈埠港流域治理为突破口,推动“一江八港”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机制改革;以金山污水处理厂为突破口,推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按效付费”改革。此项改革将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BOD高于100毫克/升的规模占比,较2022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7年,株洲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将达到73%以上。

    记者手记

    城市建设中的认同感

    从“保交房”“保交楼”项目的竣工验收,到老旧小区的改造,再到城中村的升级,株洲市在住房保障和城市更新方面的努力令人瞩目。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为购房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也为老百姓创造了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

    此外,株洲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也值得称道。通过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海绵城市的理念,株洲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功能性,也为市民创造了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这些努力不仅是对当前城市问题的有效回应,也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

    城市建设牵涉各方利益,项目实施往往也旷日持久,对于职能部门而言, “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尤为重要。唯有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日积跬步、久久为功,努力终将化作市民可触可感的获得感,职能部门也会收获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