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虎 周圆
综治中心不是“挂牌店”,而是群众家门口的“解忧站”。株洲作出矛盾纠纷化解到综治中心“最多跑一地”的承诺,把责任扛在肩,让群众少跑腿,为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变“撒网”为“织网”,群众少跑腿。石峰区综治中心把十余个金牌调解团队“搬进”服务大厅,公检法司等20余项服务事项集中入驻。物理整合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机制再造:中心主动排查隐患,职能部门联动响应,形成了“前端受理—中台分流—后端处置”的闭环运作机制。从“你来找我”变“我来找你”,以前跑断腿,如今“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
用“群言堂”解“心头结”,矛盾不出门。“枫桥经验”强调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小区物业纠纷闹得沸沸扬扬,综治中心当“主心骨”,把职能部门、业委会、物业公司拉到一张桌上,多轮协商,矛盾就地化解。这印证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谛——群众唱主角,干部当配角。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力量,通过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矛盾不上交”。
让“独角戏”变“大合唱”,治理有章法。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政法委搭台,各家来唱戏”的模式,正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协调,让各部门在综治中心这个平台上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最多跑一地”的承诺得以有效落实。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1+1>2”的治理效能跃升。
承诺重千钧,践诺见真章。株洲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核心在于职能部门能拧成一股绳、能办事、能办成事,让群众真实感受“进一扇门,解万家忧”。当“最多跑一地”从承诺变成常态,社会治理的温度自然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