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赖杰琦) 3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让好风尚在村民心中扎根》,报道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遇到红白喜事没有动辄上千元的礼金,没有铺张浪费的宴席,以“一斤肉价随礼”表达情谊,村民免去了“人情债”,也让乡村人际关系回归淳朴与纯粹。
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近年来因“一斤肉价随礼”的风俗引发广泛关注。该风俗规定,村民在婚丧嫁娶等酒席中,邻里间随礼金额按当时一斤猪肉的市场价折算,通常为15元或20元,关系较近的亲友可自行决定金额。这一做法源自老一辈的传统,早年随礼金额随肉价波动,例如肉价5元时随5元,肉价最高时随30元。2019年,该村在“一斤肉价随礼”已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组织,红白理事会、老年会和德高望重长者牵头,专门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约定:“红白事,节俭办,肉价礼,情意重。”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人情攀比的压力,村民普遍认为“礼轻情意重”,既传承了节俭美德,又适应了现代生活需求。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对这一举措点赞道:“移风易俗不是与传统割裂,也并非简单地删繁就简,而是要在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中寻找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