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株洲法院工作怎么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周子熙 张宁

    3月12日,全市基层法院院长会议暨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去年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先晒晒成绩单。去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0万余件,法官人均结案240余件。审判管理、队伍建设、法治宣传等38项工作被最高法、省高院推介……这一组组扎实数据彰显了过去一年法院工作亮点多、成色足,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满。

    会议明确,今年,法院系统将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以“规范建设年”主题活动为抓手,以落实“重点任务清单”为主线,推动株洲法院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具体怎么干?记者为你梳理:

    依法严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突出犯罪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法院如何守土尽责?

    今年,全市法院系统将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加大“案件清结”“黑财清底”“打伞破网”“标本兼治”等工作力度,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严打高压态势。

    针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突出犯罪,尤其是抢劫、强奸、拐卖妇女儿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犯罪,依法应当判处重刑甚至死刑的,坚决判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公正的法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今年,全市法院系统在做好“自选动作”的同时,也将不断做优“创新动作”,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比如,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城市,株洲将积极探索“连环债”清偿机制。市委、市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而法院是主要责任单位,将争取出成效、出机制,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运用法治力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法院系统也将“因地制宜”。例如,聚集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发、硬质合金和先进陶瓷等产业链、产业集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尤其是战略性科技成果保护力度,持续开展好知识产权“高质量·严保护”专项行动,促推株洲“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法治护航。今年的法院工作安排明确,将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用好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用好“活查封”“活扣押”等手段,不得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最大程度减轻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法院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职责使命,是各类矛盾纠纷的聚集地。怎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今年,全市法院系统将始终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如我在诉”的精神,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司法为民、司法护民。

    比如,将公正高效审理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交通事故等民生领域案件,用心用情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与检察、妇联、教育等部门合作,落实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强制报告、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积极探索校园安全先议等协作机制;发挥“互联网+”优势,进一步推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等线上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

    此外,今年,法院系统将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压实院庭长包案职责,综合运用导入程序、公开听证、教育疏导、帮扶救助等方式化解信访积案,及时回应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解决,全力消除百姓心结。

    全力助推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关注。今年,全市法院将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比如,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惩治危害野生动植物、破坏矿产资源、破坏耕地等犯罪行为;在办理群众关注的噪声污染、充电桩安装等纠纷时,注意做好政策宣导,促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把恢复性司法理念落到实处,用好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设立公益诉讼赔偿金专户,探索完善多元化责任执行方式,促进受损环境加速“新生”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