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逆转危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从深度昏迷到自主握拳仅用72小时。近日,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卒中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脑细胞保卫战”。多学科团队在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通过“静脉溶栓 + 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成功救治一例基底动脉闭塞危重患者。

    与死神赛跑:多学科启动“极速模式”

    “患者入院时已丧失意识,左侧肢体肌力0级,这是脑干生命中枢告急的征兆。”神经疾病中心副主任易赞回忆道,67岁的张大叔被紧急送入急诊。入院即刻进行的CT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完全闭塞,这条供应脑干与小脑的核心血管一旦血流中断,死亡率极高。

    医院在患者抵达急诊后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神经疾病中心、急诊科、放射科专家迅速集结,开展多学科“极速”会诊。会诊结束后,马上实施机械取栓手术,并成功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

    恢复进程:术后72小时瘫痪肢体“重生”

    术后24小时关键转折:术后24小时,张大叔神志清楚,四肢活动均能遵嘱。这一阶段的恢复情况为后续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患者的神经系统开始逐步恢复对身体的控制。

    术后48小时重大突破:术后48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后,其原本完全瘫痪的左侧肢体已能自如活动,准确完成“握拳—抬手”等指令动作,肌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从入院时的15分降至2分,头颅CT复查显示梗死区域未进一步扩大。

    术后72小时稳定向好:医护团队持续密切观察,直至术后72小时,张大叔整体状态稳定,不仅肢体活动能力持续保持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也进一步改善,曾经面临的瘫痪风险大幅降低。

    张大叔家属激动地表示:“本以为后半生要卧床,没想到还能重新站起来。”

    专家解读:双管齐下的救治密码

    “该病例的成功得益于‘静脉溶栓 + 机械取栓的桥接治疗模式’。”市三三一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主任张建武指出,“对于大血管闭塞的危重患者,单纯药物溶栓再通率不足30%,而联合取栓可将再通率提升至90%以上。”

    张建武特别提醒:突发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时,务必在4.5小时内抵达具备取栓能力的卒中中心。市三三一医院全年无休的卒中绿色通道已成功救治超过100例以上危重患者,血管再通率达90%以上。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张建武强推“120”法则,即:1看——脸不对称;2查——双臂单侧无力;0听——言语不清;立即拨打120。

    急诊科主任付武良表示,张大叔的康复故事不是偶然,而是现代卒中救治体系下的必然。在精准医学时代,只要抓住救治时机,选择正确方案,脑梗死完全可以实现逆转。(李青)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