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渌江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田标兵

    小时候,在老家那条山冲里,我们就听说醴陵有座“六孔桥”。它坐落在渌江上,北边连着城里,南头接着城外,东面还修有引桥通向状元洲,是一座很有名气、很有气势的麻石桥,还是醴陵唯一的一座人车混行桥。再加上“渌江渌水绿悠悠,三刀石下状元洲。马脑潭前龙现爪,姜湾文笔点春秋”的诗句,对醴陵城特别是这座与人方便的渌江桥,很是向往。

    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后,在醴陵城,我终于真真实实地看见这六孔桥,也经常从桥上通过。感觉这桥确实很牢靠、很便利,也难怪那么有名气。当时醴陵大桥已于七十年代建成通车,缓解了很大交通压力。不过渌江桥日夜通行的人还是很多,偶尔会有摩托车,竟至于小轿车轰鸣着从人们让开的间隙中穿过。

    我仔细观察过这桥,不知为何唤它做“六孔桥”,明明有九个孔、八只桥墩的。问过一些人,没有知道的,反而被耻笑:人叫六孔就六孔吧,何必究真?大熊猫是熊不是猫,人们叫顺口了,还不是一样叫?

    想想吧,也对,说不定设计的时候就是六孔,就叫六孔桥,后来续不上了,必须建成九孔也未可知。

    以后,看见或是经过这座黑麻麻的六孔桥,就顾自一笑:有些痴。不愿再去追究了。

    转年来,醴陵市启动了“一江两岸·瓷城古韵”建设,拆除了一些紧挨着六孔桥、超出江岸、伸向江面的破旧商铺。这些老屋,确实很是影响观瞻。同时,还扎扎实实给六孔桥洗了个通身澡。如果桥能讲话,它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已经多少年没有这样“爽”过。至少近三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尽管不知道“洗澡工”们怎么搓洗的、用的是什么品牌的“沐浴液”,它的本来面目却终于得以展现!

    原来六孔桥不是黑麻麻的,而是亮白麻色的。桥有九墩十孔而不是八墩九孔!

    桥北头早就树立着一块碑石,现在格外显眼,我恭敬地诵读着上面的文字:渌江桥位于醴陵市城区状元洲西侧,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最初为木桥,屡毁屡建。现存建筑系邑人陈盛芳带头捐资修筑,1924年动工,1925年建成……共9墩10拱,拱高12米,“渌江桥”三字系康有为题写。

    啊,我知道了,这座桥本来就是渌江桥,六孔桥是乡里口误。

    渌江桥所用麻石全部采用湖南望城丁字湾的白色花岗石,而非普通黑麻石。它是湖南省境内跨度最大、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是中国近现代石拱桥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于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渌江上已经建造有许多的桥,在众多的后起之桥中,历经百年风雨的渌江桥,毫不逊色。她依然那么坚挺、敞亮,不仅仍然是一座方便之桥、见证醴陵历史之桥,更是渌江河上一道和谐亮丽的风景。

    如今的渌江桥,尽管路面有些坑坑洼洼,但是,两边摆放的许多算命棚和地摊小卖不见了,那些惯常呼呼响、嘀嘀叫、人缝里闯、尾气刺鼻的摩托车没有了踪影,行人更加安全、欢畅、从容。

    为了保护好这座百年建筑,桥头,安装了禁止车辆通行的“Z”字形障碍和升降桩,宽容人行,小轿车、摩托车、还有三轮车是难以跨越的,这些交通工具必须绕行。

    休闲、练声、习舞的人成行成群,也有三三两两漫步而行者,间或有脚下生风的健身者一闪而过,还有的人倚靠桥栏,悠然欣赏着一江两岸如画的风景。远处的仙岳山省级森林公园,层峦叠翠,是净化瓷城的巨型氧吧,又仿佛是护佑城市的赳赳武夫。山上楼台亭阁若隐若现,点缀其中,恰到好处,平添几分美韵。滨江乔、灌、草、花相互映衬,亭、台、路、牌布置和谐,一派祥和景致。

    墨绿色的河水,纯纯净净,不见一丝杂质。和风吹拂下,皱起一波一波的涟漪,缓缓地、一层一层地舒展开来,无穷无尽、无休无止,将岸上河边美景也招摇进去。连太阳也不禁为之陶醉,在她温润的怀里晃晃悠悠、晕晕乎乎。这样的场景,令人心神荡漾。

    忽然,江湾处,推出几层波纹,与水面原有的风波互相摆布、融合。渐渐地,荡出一条小船,宛如蛇行,缓缓而来。船上坐着两人,一个摇桨,一个举着捞网,在河面搜寻、打捞垃圾。

    他们是河道清洁工,专门收集河面漂浮物、维持河水清洁的。渌江清纯如许,有多少辛勤劳动的人们在默默奉献呀。

    渌水悠悠,江桥悠悠,人悠悠……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