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 “株”多精彩等你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就业游”活动中,大学生了解株洲制造业(资料图)。 记者/何春林 摄

    “就业游”活动中,大学生在醴陵放烟花(资料图)。 记者/何春林 摄

    清华大学博士李加强分享在株洲工作经历(资料图)。 记者/何春林 摄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近日,我省发布《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政策支持、招才引智、创业带动就业等维度出发,加快吸引集聚一支以35岁以下为主体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吸引青年人才,株洲出了哪些招,取得了哪些成绩,接下来有哪些动作?

    招才引智

    “来了就不想走”

    《若干措施》要求实施“智汇潇湘”引才活动,每年遴选一批优质岗位赴重点城市、重点高校引才;统筹开展好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实习实践活动,每年面向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等单位募集不少于30000个实习岗位;鼓励各地各单位对有组织来本地本单位实习实践的大学生发放实习生活补贴。

    “株洲对大学生的关心看得见,摸得着。”去年7月份,清华大学能源动力专业研究生周源参加了“‘就’在株洲有未来”——2024年株洲市大学生暑假实践营暨就业游活动,他认为株洲能造飞机、盛产高铁,制造名城名不虚传。

    2024年,我市募集就业见习岗位2103个,发放见习补贴656万元;发布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787个,引导发布市场性岗位6万余个。去年9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市人社局负责人上台分享我市打造“‘就’在株洲有未来”就业品牌,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经验。

    近年来,我市持续举办制造名城进名校、名校学子进名城活动,打造了“智汇潇湘·才聚株洲”“引大入株”等招才引智品牌。引进大学生4万余人,外出引才人数同比增长34%。2024年,株洲市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5年入选“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榜单。

    创业带就业

    “株洲大有可为”

    《若干措施》提出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大学生主导的在湘创业初期项目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对青年人才合伙创业的提供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落实对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对初创3年内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吸纳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可给予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稳岗补贴。

    2月8日,2025年株洲市“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返株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现场,湖南清皓普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智权发布了人才招募令,提供的岗位包括研发、销售、生产工艺以及管培生。2022年,26岁的他来到株洲创业。3年不到,该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月销售额近400万元,员工增至70多人。

    “在任何时候,株洲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王智权说,创业期间,株洲相关职能部门在场地提供、证件办理等方面给予“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指导大学生团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申请科研奖补,为企业减负。“株洲对年轻人十分友好,在这里大有可为,不少同学与朋友都想来株洲干事兴业。”王智权补充道。

    2024年,市人社局实施“职有你行”能力提升计划、青年“能创三湘”活动。主要措施包括:引导社会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吸纳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时间可延长至5年;提供创业指导、开业指导等“一站式”孵化服务;组织专家、创业导师、创业典型走进高校,提升大学生求职创业能力。2024年,我市为高校毕业生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57万元;建设5个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174个入驻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提供费用减免和创业指导等服务;为9405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

    “株”多精彩

    为青年人才保驾护航

    2月19日,市委10楼阅览室,一场头脑风暴会正在召开,主题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来株洲。市委宣传部、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团市委、株洲日报社等单位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若干措施》成为会上热议的内容。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吸引青年人才,株洲优势明显,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化身“推介官”外出揽才,变身“证婚人”参与青年人才婚礼;二是产业实力雄厚,在这里可以“干全球的事业”。

    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将启动青年人才系列宣传报道,用“株”多精彩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到来。

    此前,我市出台了《关于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培育制造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株洲AIGC创作团队的若干措施》等,鼓励青年人才和团队来株洲创业创新。

    今年,我市将在13条产业链上建立团工委,让产业链与年轻人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推动在株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等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

    目前,我市正在既有的人才政策基础上修订“人才新政45条”,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推动新人才政策落实、落细。届时,将有一揽子引才、育才的政策发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