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元宵“火出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曾志坚 张和生 周潇

    元宵佳节,月满人间如凝霜,万家灯火暖情浓。

    2月12日,炎陵县举行“敬始祖 祈福祥”──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花灯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县内外大量群众前来打卡观看,灵动的灯火闪烁出人间美好与幸福的光影。

    这是该县连续三年举办闹元宵活动,群众纷纷期盼下年继续举办。

    “从来没有哪一个活动,能像闹元宵那样,万人空巷,吸引着每一个人。”炎陵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连年举办集美食、灯展、巡游等于一体的大规模元宵节活动,让人们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拉动了文旅产业,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2024年,炎陵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8%、37.5%。

    该县闹元宵“火出圈”,也印证了那句话:切准了人民文化生活脉搏的、群众喜欢的活动,就有旺盛的生命力。

    打造精神家园,非遗文化“打头阵”

    炎帝,是炎陵县独有的历史文化标志。近年来,该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把炎陵打造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围绕这个目标,该县不断加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与传承,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着力打造文化炎陵。

    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非遗文化要“打头阵”。

    2023年,三年疫情刚刚解封,该县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如何提振各业信心?闹元宵,是文化承载能力最强的活动之一。该县拨付专门资金,于正月十五,在县城首次举办大规模闹元宵活动。

    当天,气温仅3℃,细雨霏霏,仍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天刚擦黑,伴着喧天的锣鼓、鞭炮烟花声,该县全民欢喜闹元宵活动在县城拉开了序幕。

    在县城文体中心广场设置的“非遗美食一条街”和“灯谜一条街”吸引大量居民前来;在相思河畔,乐队纵情歌唱,引来阵阵喝彩。

    随后举行的民俗巡游,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由龙狮、13支非遗方阵等组成的巡游队伍,从县城文体中心广场出发,排成1公里多长队伍,一边表演,沿解放路延伸段、文化路等,浩浩荡荡穿过主城区,顿时万人空巷。

    闹元宵不仅很好地促进了非遗文化,还拉动文旅、商业、餐饮、酒店等各业快速升温,提振了人们的发展信心。

    尝到甜头,次年,该县继续举办闹元宵活动,并倡导大家积极为闹元宵活动出钱出力,得到积极响应。炎陵县农村商业银行拿出了50万元赞助。

    如今,该县闹元宵已成为社会共识。今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群众自发捐款捐物40多万元,其中远在广东的炎陵商会赞助30万元,当地的娜妹子、县农业银行及一些商家也纷纷主动捐物,上演了一幕幕热情的画面。

    人气爆棚,置顶为全民的狂欢

    13.5万、15.2万、16万,这是炎陵县闹元宵活动,连年递增的观众人数。

    “每年的闹元宵活动,吸引大量城乡居民,甚至周边的茶陵、资兴、桂东以及井冈山等地群众驱车前来观看,今年更是创下该县举办历届活动最高人气纪录。”炎陵县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定军介绍,每次闹元宵巡游,沿途居民会自发挥舞红旗,为活动呐喊助威。还有不少群众自发燃放鞭炮、烟花,或加入巡游队伍。

    闹元宵,已成为炎陵全民的活动、共同的狂欢。

    闹元宵不仅拉动文旅产业快速升温,还刺激了民间消费,县城各商铺生意火爆。现场“非遗美食一条街”,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有的美食摊不到1小时就被“秒光”。

    每年闹元宵,还有不少民间组织、群众自发参与。

    炎陵县群文艺术团是一个民间组织,今年闹元宵活动,主动组成160多人的秧歌队,自己买来统一的喜庆衣服、彩带、头饰等物品,组成方阵,在巡游队伍中且行且舞,增添了不少喜庆;沔渡镇非遗传承人张志龙组织10多位村民,利用10多天时间,义务编制99节191.8米多长的板凳龙;巡游中,还有一些民间组织自发带来街舞、快闪等节目……今年该县闹元宵期间,共有20多支队伍来自民间,参与人数逾千。

    “快看,这是板凳龙。”“今年的快闪节目更新了,换成了街舞。”……为了持续闹元宵的生命力,该县在选择闹元宵文化节目时,与时俱进,每年推出一些新表演项目,确保活动的新鲜感。其中,今年闹元宵活动就新增了快闪、街舞等7个新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对火星龙、瑶拳表演、客家山歌等一些非遗节目,该县每年轮换表演,让人们保持新鲜度。

    “就连传播方式,每年都不一样。”炎陵县融媒体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由于信号不强,时断时续,且全程人机跟拍,效果并不好。如今,采用直播方式,不仅信号更强,且用上无人机跟拍,传播效果好多啦,身在外地的炎陵人可在线观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