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 实干争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芦淞通用机场

    欧微服饰

    山河阿若拉飞机

    白关丝瓜基地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2月19日,芦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芦淞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经济总量迈上500亿台阶。

    经济总量再攀高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不论是从芦淞本身,还是着眼于全市,迈过“500亿”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这不单是中心城区勇挑大梁的最好诠释,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航空新城、时尚芦淞的有力缩影。

    所以,支撑芦淞突破500亿的是什么?

    1 是乘“数”而起

    强力动力从产业升级的突破中来

    经营主体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面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稳中求进给出的新命题,2024年,芦淞不仅用GDP5.6%的增长说明实力,更充分发挥出经营主体的规模优势,拼出了产业发展首位度。

    去年,芦淞区净增经营主体8189户,制造业经营主体达到4000户。净增“四上”企业59家,数量全市第一。13家企业入选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其中科创板后备企业5家。开工项目24个、竣工16个,航空动力重大专项、后浪时尚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就如欧微智能工厂内,智能生产线可实现模块化协同。从铺布、裁剪到车缝、装箱,每个环节都如同精密的汽车零部件装配,在不同空间内各司其职,精简工序,大幅提升产值、利润和人效。整体生产效率跃升近30%。产业数字化正助力服饰行业弯道加速。

    数实融合让芦淞经济运行更稳健、成效更明显。呈现在数据上,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9%。建成智能工位313个、智能生产线56条;世界首套高层建筑消防系留无人机系统、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齿轮箱在芦淞面世。

    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芦淞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引培跨境电商企业1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24.7%。

    2 是循“新”而行

    无限潜力从科技创新的驱动中来

    从AES100发动机获颁型号合格证、大型无人运输机SA750U首飞、擎空动力丰富中小航空发动机型谱体系、华锐精密获评省新材料中试平台、素白获评中国年度时尚品牌……

    走过“从0到1”的无人区,从原始创新的墙内,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墙外,持续释放科学研究“从1到N”的无限潜力。在芦淞,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高质量新发展格局,正落实到经济总量的上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提升上。

    以山河星航为例,其主打产品——“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同级别机型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数据背后,一片由涉航企业组成的航空城创新创业生态“热带雨林”展示出勃勃生机。有的聚焦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国内生产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每10台有9台产自于此;有的聚焦通航应急,翔为通航研发的航空装备消防吊桶、高压水炮已拿到民航局颁发的制造批准书(生产许可);有的聚焦零部件制造,瀚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建立起国家级理化实验室……

    这样的生长,每时每刻都在芦淞发生。一棵棵树苗,在这里生长为大树,共同形成科创的森林。去年,芦淞区获批国省先进制造业专项、科技专项69个,数量创历年新高。

    3 抓产业 积势而成 蓬勃涌现

    经济总量更进一步,必然要挑起更重的担子,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站稳“500亿”后,芦淞经济下一步该怎么走?

    芦淞区两会提出,202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全区上下已经行动起来。

    聚焦优势产业,今年,芦淞区将推动航空产业研究院、湖南通发公司实体化运行,支持本地涉航企业承接主机企业研发设计、零部件供应、产业服务等业务,不断提高本地配套率;生产更多市场需要的通航整机、无人机、航空应急装备,积极培育验证试飞、执照培训、航空研学等低空应用场景。

    优化服饰产业生态,加快市场群提质改造,完成洗水工业园二期改扩建,推动后浪时尚总部基地一期、龙泉服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竣工投产,以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方式将服博会办出更大影响力。

    4 抓创新 乘势而上 持续突破

    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今年,芦淞区将进一步发挥科创平台作用,持续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深化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去年4月,芦淞区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深度交流。带着满满的诚意,芦淞区主动引进来,邀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30名师生代表和19名博士人才来“做客”,与芦淞10家航空、新材料重点企业开展深度交流。

    今年的芦淞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芦淞名企进名校”“院校博士园区行”等招才引智活动,做好科技人才项目申报,加快引进更多有用之才。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让劳动者安“薪”少忧“酬”。

    5 抓城乡 统筹融合 精细精美

    聚焦城乡之美,今年,芦淞将做好“土特产”文章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之一,支持华亿、东方四季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推动更多“芦淞农品”入驻线上平台。组建白关丝瓜产业联合体,提高白关丝瓜种源管育水平,鼓励阳雀湖等龙头企业从种养环节向精深加工延伸,全力打造中国高端丝瓜第一品牌。

    着眼于城市更新,芦淞将完成雨污管网建设,改造老旧小区2100户以上。加快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泉中路、政法路等道路建设,推进二中枫溪学校、迎新路匝道、芦淞路等拥堵路段治理,新增停车位200个以上,有效缓解群众高峰出行的堵车之痛、停车之难。

    试行市容秩序分时分段管理,打造钟鼓岭、贺家土夜间经济便民服务示范点,让城市“烟火气息”和“文明气质”相得益彰。

    节会办起来,文化IP活起来,让八方游客来者依恋。

    今年,芦淞还将大力繁荣文旅消费,实现芦淞·1937文创产业园开园,打造一批工业游、低空游、休闲游精品线路,推动航空小镇成为文科旅深度融合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6 抓民生 可感可享 触手可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芦淞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

    过去一年,芦淞坚持民生投入力度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推动民生改善不断取得新成效。一组数据可见满满的诚意:省市民生实事和民生实事票决制项目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26万人,数量全市第一。

    今年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新建一批老年助餐点。落实促进生育政策,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未来的路,并不会比来时的平坦。看准了就要抓紧干,能多干就要多干一些。

    航空新城,勇挑大梁

    500亿之上,再造一个现代化新芦淞。

    2025,芦淞经济劈波斩浪驶向新航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