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刘宇
冲刺“开门红”,株洲又打响关键一枪——
2月28日,我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播下167颗项目“金种子”,收获11颗项目“金果子”。
今年,我市开展“项目攻坚提质年”活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总动员令”发出:全市上下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
号角声声催奋进。
如何抓好“攻坚”,如何更好“提质”?我市聚焦项目招引、开工、建设、竣工全过程,摸索出了一套项目管理的“株洲之道”,其中三大“硬招”尤为值得关注。
提质攻坚“前期弱”——“抢抓机遇”的故事
1月10日,市发改委组织项目前期工作能力提升培训;2月22日,市发改委又组织了社会领域项目前期工作能力提升培训会。两场培训会,都指向了项目前期。
项目前期,是项目开工前的筹备阶段,是影响项目早日开工、早日投产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前期弱”一直是各地项目建设中的难题,株洲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谋在前、干在前,炎陵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抢抓机遇”的故事给了大家很多思考。
2020年末,国家能源局才刚启动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炎陵县就动了起来,提前数月开展现场查勘,提前完成规划选址选点,赢得了先机。
电站项目前期涉及土地预审、项目核准等26大专题,需要层层评审转报批复,手续繁杂。但市县两级全力以赴,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项目核准并实现开工,被誉为“株洲速度”。
这样的典型案例在株洲还有不少,但未能进一步“由点及面”,推动整体进步。今年的“项目攻坚提质年”活动方案中,有多处部署“加快前期工作”,力争把遗憾化作动力。
直面问题,直击痛点,构建“1+N+X”的项目策划联动机制,希望在项目前期策划转化中找到突破口。其中,“1”即全市争资项目储备库,“N”即相关工作条线的争资项目储备分库,“X”即行业争资项目清单。
同时,我市借鉴南宁、深圳等地先进做法,成立市规划测绘设计院项目策划咨询分院,持续提升储备项目成熟度和前期工作深度,实现五年期谋划库、三年期预备库、一年期待建库、当年建设实施库等“四类库”储备项目梯次转化。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024年,我市争取专项债、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内资金等4类政策性资金达到199.9亿元,支持项目超400个,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新签约项目303个,合同投资额696.2亿元,实现履约228个,履约率75.3%。
提质攻坚“推进慢”——“解决一类问题”
“懂产业、爱企业、会招商。”在2月5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果子熟了创始人周灿登上发言席,在介绍项目建设典型经验时,她疯狂为株洲“打call”。
作为新锐饮料品牌,果子熟了连续4年在多个细分领域打造爆款。去年12月26日,该公司首个全国自建工厂在株洲建成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
5天取得施工许可证,7天完成土地整理,1个月完成企业开办各类证件,50天实现双向4车道的配套道路通车……服务之好、速度之快,让跑遍了全国的周灿非常惊讶,她连说了“四个没想到”。
千帆竞渡,不进则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风口意味着抓住机遇。因此,项目能否最快速度推进、最短时间投产达效,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从企业需求出发,我市摸索了一套常态化调度机制,聚焦破解重大项目问题,建立分级、分层、分类调度机制,坚持书记、市长定期调度,常务战线每周调度、各条线及时调度的工作模式。
一场调度,就是一场“会诊”。项目挨个摆上“手术台”,问题逐个认领回去,推进时间按天倒排。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这种高层级、高频次的周调度会制度,已形成“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良性循环,成为全市破解项目疑难杂症、疏通堵点卡点的“金钥匙”,越来越多的项目业主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常态化调度,深入到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围绕各审批阶段分类分项,梳理项目里程碑节点和关键流程;对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逐项倒排任务计划表,统筹日常管理调度。
高位推动、自上而下,“带头抓”“合力抓”攻坚氛围逐渐形成。电力检修基地项目征拆供地、后浪产业总部基地排渠及施工道路等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提质攻坚“管理虚”——实现“全周期”陪伴
如何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推进?这是每一个株洲项目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走进天元区栗雨工业园,一栋栋蓝白配色的厂房映入眼帘,这里是澳维科技高性能膜元件技改及扩产项目所在地。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澳维科技打破国外企业在高性能膜元件领域的垄断,把“卡脖子”短板一点点变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板。其在株洲高新区建设的新基地,在2023年5月开工建设,去年6月竣工投产,比预计提前了1年。
替企业“抢出1年时间”的秘诀,正是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全生命周期管理”,原是企业经营理念,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动态、生长的生命体,从事前、事中、事后形成闭环,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我市将其引入项目管理之中,构建了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协调机制,陪着项目全生命周期一起“破堵克难”。
以澳维科技项目为例,项目落地之初,一个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班随即建立,遇到问题逐个击破,直到问题全部解决。
2024年,在“全周期”服务推动下,我市项目建设加速“奔跑”,58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37.9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5%。
今年,这套协调机制将再进一步,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并将前期项目要件管理、招引项目合同管理、在建项目要素保障、竣工项目投产服务等项目建设各环节全部归集,实现统一管理。
还有两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一个“一项一档”模式,为项目建档立卡,从源头上理清项目建设实施的底层逻辑;一个是精细化管理服务,探索项目管理从宏观统筹向具体流程细节解剖和微观服务转变。
市“三高”指挥部项目攻坚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协调机制牵引,全力推动“六化”管理,即项目管理规范化、数据资源共享化、状态更新实时化、监测预警智慧化、问题处置协同化、项目服务精细化目标。
阔步出征,从春天出发,株洲项目人正以奋斗者、担当者、发展者的进取姿态,努力打赢高质量发展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