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全国多地抢抓农时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最紧迫任务,立足抗旱防寒推进春管工作,环环相扣落实重点措施,为全年粮食稳产丰产夯实基础。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破1.4万亿斤的佳绩,为“十四五”收官之年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但当前仍面临多重挑战:耕地资源约束趋紧,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紧平衡”态势未改。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更系统思维推进春耕生产,既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
今年春耕工作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支撑更精准,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农业相关转移支付,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二是科技赋能更深入,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等智慧农业技术广泛运用;三是全产业链协同更紧密,农资企业直供直销、农技专家包村联户等机制有效运行。这些举措正推动春耕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化生产转型。
为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各地需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是强化要素保障,统筹调配农机、农资和农业用水,确保高标准农田春灌需求;其次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壮苗"行动,重点防范"倒春寒"和病虫害;最后是完善市场调控,严格监管农资价格,保障种子、化肥等供应充足。
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年,春耕质量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为此,各地正探索"春耕+"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托管服务等新业态,将春耕生产与品牌培育、三产融合有机结合,为农业增效开辟新路径。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市场波动,我们既要立足当下做好春耕春管,更需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机制。这包括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等。唯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方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丰收篇章,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