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味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吴昊

    我记忆中的味道要从一个“铁盒子”说起。叫它“铁盒子”,其实是铝制的。颜色是那种显老旧的银白色,大小是我们常见砌房子用的那种红砖大小,厚度也就十来厘米。明明只是一个铝制的饭盒,它无色无味,但代表着我记忆中的味道,与601厂深度绑定的厂子弟有关。

    我是一名80后,我出生在株硬,成长在株硬,如今也工作在株硬。记忆中从读小学开始,我们就有一种特定的称呼——厂矿子弟。作为当时601的子弟,我们生活上肯定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特点,这就跟我刚说的“饭盒”联系上了。父母都在601厂上班,虽然工作时间比较规律,但每天也是早出晚归的。每天早晨,妈妈总会抓一把生米,装在那个“饭盒”里面,然后用一个网兜兜着,挂在单车的把手上。等到晚上天黑了,爸妈下班回家,“饭盒”也带回来了,里面的生米已经变成了熟饭。后来长大了一点,我才知道,工厂里面是有锅炉的。烧锅炉产生大量的蒸汽,除工业生产需要以外,一部分用来取暖洗澡,还有就是用来蒸饭蒸菜。爸妈他们下班晚,那时候的家里面都用蜂窝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只有一个灶眼,煮着饭就不能炒菜,做饭很费时间。在厂里蒸好饭,炒两个菜就能吃饭了,对于下班晚归的父母,是一件特别省心的事。不光省心省事,用“饭盒”蒸出来的饭会特别的香。原因是用来蒸饭的蒸汽是高温高压的,在它们的作用下,米饭在铁盒子里面长时间的焖煮,一颗颗像是炸开的花朵,它能不香吗?就算是没有菜,吃一口白饭,也都香极了。这是“铁皮饭盒”提供给我家长期稳定的输出。

    除了蒸米饭,它还能提供极致的美味,就是那道豆豉蒸排骨。这道菜现在看似平常,在当年也是属于十天半个月才能见到一回的珍馐。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这些生活必需品不光单价高,买的时候还要搭配各种票,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排骨提前一天买回来,洗净剁好,用当时不多的几种调味料腌制一晚,加上浏阳的干豆豉。第二天妈妈就会带上两个铁盒子,骑着自行车上班去。那一整天,我都会特别期待,知道晚上吃饭时,会加上一个大菜,感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软烂喷香的米饭,就着蒸排骨的汤汁,美味极了。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601厂已更名株洲硬质合金厂,并开始引入管道燃气。电饭煲也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厂矿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也就结束了。但那些熟悉又独特的味道历久弥新。因为它不光是一种味道的回忆,也寄托着我们对那个时代独有的怀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