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楚曈
通讯员/苏知翼
2月的株洲,正是播种栀子花的季节。2月6日,市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市青创基地”)办公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学生李楠早早端坐在电脑前,筛选着花种种植合作商,期待着自己的创业项目能趁此良辰奔向成功的“春天里”。
李楠的项目是以栀子花为原料,通过相应技术提取将之转化成护肤、药品等所需的活性成分。
“节后第一天,我们就开始筹划联合种植企业,在种植基地撒播花种,争取今年能开发出栀子花精油等产品并进行销售。”临近毕业,不同于学校里其他学生的传统实习和求职路,李楠为自己另辟了一条创业“赛道”。
“他的创业计划书中,对栀子花种植、技术提取、市场销售的分析条理清晰且专业,所以我们研判、分析后,将其吸纳到基地进行项目孵化。”湖南青年创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轶卿透露,目前市青创基地已入驻10个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并与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高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廖轶卿向记者介绍了正在基地进行孵化的准大学毕业生肖瑶君的“无人机智培无碍”项目。
“我们针对残疾人开发、测试并编写无人机培训仪器和手语教材。15人的创业小组在团队管理、财务、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售后等岗位各司其职。”入驻市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半年来,肖瑶君算了一笔账,除基地给予团队的“一对一”导师指导、市场推广等扶持外,光是为成员提供免费食宿与办公场地,就帮她节约成本近5万元,大大减轻了创业负担。
“一个创业项目从孵化到培育上市,其过程漫长、坎坷,市青创基地的作用就是为我市‘3+3+2’现代产业体系筛选‘种子’并提供‘温室’,尔后待其‘出土成苗’再推向产业园、孵化园等地,去迎接市场的‘检阅’和‘洗礼’。”廖轶卿形象比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