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脚下的“甜蜜杀手”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提醒冬季谨防“糖尿病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狠角色”——“糖尿病足”。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甜蜜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据统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面临截肢风险,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2%。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降低,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这对糖尿病患者的双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那么,在冬季如何防范这个“甜蜜杀手”呢?株洲市三三一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医生将为您详细解读。

    冬季为何成为

    糖尿病足的“高发季”

    1.冬季气温较低,人体血管会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出现收缩现象。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本身下肢血管就因长期高血糖侵蚀,存在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等问题。低温下血管收缩更是加剧了血液循环障碍,使得足部供血严重不足。

    2.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让患者足部感觉变得麻木、迟钝。冬季穿着厚重衣物、鞋袜,足部即便受到挤压、摩擦甚至出现小伤口,患者也可能浑然不觉。

    3.冬季各类节日密集,美食诱惑增多。像春节期间的丰盛家宴,糖果、糕点、油炸食品等含糖、含油脂量高的食物频繁上桌。糖尿病患者稍不注意饮食控制,过量进食这些高热量食物,就会使血糖急剧上升。血糖的大幅波动不仅会加重体内代谢紊乱,进一步损伤神经和血管,一旦足部有伤口,感染风险便会显著提高。

    4.天寒地冻,人们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户外活动量,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运动量不足,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减少,血液回流动力减弱,足部血液循环就会变得缓慢。

    糖尿病足的症状

    1.神经病变为主的症状: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肢体有针刺感、灼热感或蚂蚁爬行感,仿佛足部不是自己的,对触摸、压力等刺激反应迟钝。许多患者会形容走路时有踩棉花感。

    2.缺血病变为主的症状:以足部血管病变突出,神经功能尚好。足部发凉、皮肤苍白是最直观的表现。患者自己触摸足部,能明显感觉到温度低于身体其他部位,而且皮肤看起来没有血色。足部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甚至难以摸到。

    3.混合型症状:最为棘手,同时兼具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特征。足部既感觉麻木,又发凉怕冷,皮肤干燥、弹性差,肌肉萎缩,还伴有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迁延,足部极易出现溃疡、坏疽。严重时整个脚趾甚至足部变黑、坏死,面临截肢风险。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控制血糖是核心。

    2.适度运动不可或缺。

    3.规律用药至关重要。

    4.保持足部清洁,了解足部健康状况,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足部出现异常,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务必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郭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