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沈阳
1月7日上午,天元区三门中学校园内一片欢声笑语,该校17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收到来自天元区幸福教育基金会多方筹集的助学金。
近年来,天元区教育系统紧扣“促进教育公平”主题,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双管齐下,深化立德树人大课堂,践行教育“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精准+实效
让资助对象“不漏、不错”
“坚决守好精准帮扶底线,确保资助对象‘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天元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通过“系统核查+部门联动”的方式,对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比对、核实,实现困难学生底子清、数据准。
按照“应发尽发”“早发快发”的理念,通过财政部门的一卡通平台,全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3312人次,按时发放资助金128万余元,未发生一例漏发错发现象。
“通过走访,我们排查出特别困难学生200多名。”该局学生工作科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1月起,全区教育系统在我市率先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关爱”行动。教育局领导带队,教师全员参与,全面走访学生,重点聚焦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单亲学生等特殊群体,实现关爱全覆盖。
众人拾柴火焰高。该区汇集多方力量,通过幸福教育基金会按每生2000元标准对260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救助;通过民政部门按每生500元标准对20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慰问;通过株洲爱心公益助学协会按每生1200元标准对三门中学10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现金资助,对三门中心小学7名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600元标准进行现金资助。同时利用多方资源,将摸排出来的特别困难学生名单精准推送到所在镇街道、村社区,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爱体系。
从思想深处推进资助育人
助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元区教育局将实打实的资助落在实处,也从思想深处推进资助育人。
通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关爱”行动,全面解读资助政策,讲好资助故事,提升资助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着力打通联系困难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用足、用好课堂主阵地和家校平台。通过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两堂课”,对不同阶段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励志、感恩宣传教育,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顾之忧。通过家长会等平台,宣传资助政策,讲清资助流程、解答资助困惑,营造温馨资助育人环境,传递国家资助温暖。
“资助育人是一项保民生、暖民生的惠民工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怀,也托举了经济困难家庭和孩子的求学梦。”天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薇表示,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今后,该局将继续在“精准”“公平”上下工夫,做到部门对接“一体化”、政策宣传“普及化”、队伍建设“专业化”、资助渠道“多元化”,以实际行动助推天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