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老街成“新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芳

    【老街小巷居民的生活片段就是人间烟火。】

    在芦淞区贺家土街道,有一条名为麻园巷的小街,它以其独特的麻辣烫而闻名遐迩。这条逼仄的小巷,曾是人流量大、环境治理难的代表。据本报《麻园巷焕新归来》报道,如今,麻园巷这个曾经的“老破小”街区,通过“微整容”摇身一变,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人民宜居宜业的幸福打卡点。

    麻园巷的“重生”,在株洲已不是先列。去年,芦淞区启动文艺巷提质微改造,经过有机更新,消费新业态不断入驻,文艺巷街区不断蝶变,成功“出圈”。

    古街是读懂一座城市最鲜活的一页。近年来,不少老建筑、老街小巷纷纷开启“焕新模式”。如何让更多老街成“新景”,并让这些老街小巷更好地“活起来”,是摆在当下不少城市面前的课题。

    用“绣花”的功夫对老街小巷进行修复、活化。老建筑、老街区是城市记忆的物质留存,是城市内涵和底蕴的重要标志。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要把这些历史记忆融入时代发展,不断升级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不仅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老街“二次生长”,成为旅游打卡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延续老街小巷中原来的人、文化和生活的关系。在游客眼中,老街小巷居民的生活片段就是人间烟火,也是最动人的风景,能为老街小巷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纵观全国各地,老街焕新的“打开方式”不一样,城市更新也没有“统一解”,但都只有把准时代脉搏,满足大众需求,才能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新路,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