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景这样拉动株洲消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来文艺巷拍照打卡的年轻人。 刘芳 摄

    全新改造的麻园巷。 刘芳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芳

    在湘江边的港湾咖啡喝一杯咖啡,感受浪漫与美好;到文艺巷捕捉文艺与生活的气息;到乡村体验一把“向往的生活”……近年来,株洲涌现出了一批批全新的消费场景,这些新型消费正在不断重塑消费结构。透过一个个“花样”市场,消费需求的潜能正在被进一步释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创新消费场景,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夜市经济,支持新城市主理人门店经营发展。

    本期经济观察,记者将走进株洲的消费新场景,感受城市“焰火”升腾处的商业魅力。

    【新现象】 变废为宝,贩卖浪漫

    阳光下,日子显得格外活泼欢快。

    DERSWAY港湾咖啡馆低调地隐居在渌口湘江边,只为与有心人相遇。

    这家由废弃水泵爆改而成的咖啡馆,是渌口区首家村咖。去年12月份营业后,火速成为渌口周边,乃至长株潭地区的网红咖啡馆。

    穿过层层石阶,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年代感的建筑造型。走进咖啡馆,老式青砖和木质家具的搭配,让现代主义和复古怀旧两种风格巧妙融合。

    “再忙碌的生活,在这氛围感拉满的咖啡馆,看着蓝汪汪的‘株海’,仿佛就能将时光按下暂停键。”这也是90后宁彬对它一见钟情的原因,他想在这里轻煮岁月,慢调时光。

    渌口大石围是渌口八景之一,石山抱水、江面开阔,古韵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一处融合了人文与自然之美的绝佳胜地。

    有网友说,喝咖啡,看“株海”,株洲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海岛咖啡”。

    也有人说,“咖啡店里咖啡香和江风相融合,散发着无尽的浪漫和自由。”

    人生是旷野,生活充满无限多可能。

    对80后刘彦希来说,回乡村建窑炉、烤面包就是最浪漫的事,也是她向往的生活。

    在白关镇的乡间,如院窑烤面包店像是一位隐士,深藏不露。午后的阳光落在树梢上,店内醒好的面团静静地躺在烤盘上,随后被推入窑炉中。随着火苗跳动,浓郁的面包香渐渐弥漫开来,整个村落也随之苏醒。

    有的人是奔着窑烤面包来的,有的人是来看看这个小院,有的是自己来放松的,有的带着孩子来体验的,有的特意把父母带来……去年,这个由废弃院落改造而成的小院,不仅成为株洲新晋网红店,吸引一批批的人前来打卡,更成为这一群人的精神故乡。

    “有些顾客来体验窑烤面包,要从发酵开始做,到烤制好,需要几个小时。”刘彦希说,在等待的过程中,这些顾客有的在院子里读书、喝茶,有的沿着村里的小路,沉浸式感受浪漫的田园生活。

    氛围、情绪、故事,成为这些消费新场景的特色,它们挣脱通俗的消费定义,大胆创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等待“懂我的人”。

    【新机遇】 老街变“新”,读懂城市的人间烟火

    消费场景,也有“以旧换新”。

    在芦淞区中心广场,文艺路、老武装部路两条巷子,见证了城市中心地带的繁华变迁。这两条巷子紧邻建设北路,倚靠千金影院、株洲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文艺路也因此而得名。

    起初,这两条相连巷子的门面基本上都是一些服装店、社区小卖部等。近年来,尤其是2023年小街改造焕新,可爱的墙绘、文艺的店铺、丰富的活动……给这条街并不文艺的文艺路带来了一股“文艺风”。随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这条街,挖掘这条街的“秘密”。

    小物咖啡是一家你不注意就会错过的咖啡屋,也是一家“点一杯咖啡,可以坐一下午”的“时光机”。

    走进这家白色系木质风格的咖啡屋,各种精致物件摆放得刚刚好。在一个梨形的摆件上夹着一张纸条,写着“可爱的生活”。

    在这里,可爱随处可见:老板可可会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装饰风格、陈列摆设。夏天,可可在窗台上种了几盆绿植,充满生机,让食客们能感受到用心。

    还有在咖啡屋的留言本上,留下的一个个故事。可可翻开“回忆录”:这几个女生是我们省外的粉丝,从微博上追寻而来,也喜欢咖啡、烘焙;这个男生是一个大学生,喜欢和女朋友来这里,一坐就是一下午……“这些故事让我成长,教会我坦然面对得失,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许。”

    老街焕新,还有最近爆火的麻园巷。

    这条以经营麻辣烫为主的老巷子,经过爆改后,街区全新IP形象、墙体彩绘沿街而起,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在巷子口,有一家开了11年的麻辣烫老店。下午2点,店主就在店里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他告诉记者,“现在环境干净整洁了,巷子更漂亮了,人流量大了,生意也变得好起来了。”

    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人间烟火,又能拍照打卡,留下美好回忆。”新株洲人朱静宁以前不知道株洲还有个麻园巷,跟着网络推荐来打卡后,认为不虚此行。

    “消费升级的年代,有人追求的不只是温饱,而是体验,是精神产品,是心灵的港湾。”在文艺巷驻扎10多年的王璜,就是看中了这条巷子的生活气,能抚平生活的褶皱。

    【新视角】 旧瓶要装新酒

    从潮流市集、咖啡节,到公园经济、萌宠经济、城市漫步,再到“走播”带货、无人机送餐……层出不穷的新消费场景,往往因“新”吸引人。

    当下,不少创业者往往会为了博眼球,造话题、追新,贴上网红的标签,但通常红得快,消失也快。

    那么,这些新消费场景如何才能逃脱“现象级消费”的命运?该如何增强自身生命力,持续活下去?如何让消费这个轮子跑起来,跑出新的增长点?

    “大多网红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是稀奇,一种别人买不到,但我能买到,别人去过我也要去看看的心理。”一位从事餐饮管理的资深人士表示,而事实上,多数所谓的网红店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出品、服务等方面有所欠缺。

    对此,宁彬也有清醒的认识,“港湾咖啡的火爆是预料之中的,但是,热度会随着时间而减弱,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管是什么消费场景,都要有持续更新的内容,要不断创造出吸引消费者的点,才是长红之道。”对于未来,宁彬也有规划,“咖啡馆只是一个平台,大家千里迢迢来这里,不只是喝一杯咖啡,而是看中这里提供的环境、提供的情绪价值。未来,在保证咖啡品质的同时,还会不断增添内容,实现‘咖啡+x’。”

    这一点,也得到了株洲时评人张书乐的认可。“旧瓶要装新酒,才能不断激活消费力。”他表示,不管是老厂房、老街道、老景观变新,原理都是一样,需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

    如何突破?

    张书乐认为,株洲的新消费场景,尤其是文旅经济,需要在内容上持续推陈出新,不断更新迭代,才能把存量市场做足、做大。比如在株洲废弃工厂做餐饮的,可以加上密室逃脱、小剧场等内容,而且小剧场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

    事实上,宁彬现在也在尝试咖啡+小剧场、咖啡+摄影的模式。“每周三暂定会员日,可预约我们专业的摄影师拍照,预约人气爆棚,以女性为主,这也是我们的主要客群目标。”宁彬表示。

    “从文艺巷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聚集、培育了一批风格独特店铺,也有一批IP属性强的老板,比如说鹿岛、宝里宝气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社群经济,有一批忠实的老顾客。”芦淞区何家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育介绍,未来,社区还将通过打造青年夜校、社区合伙人等模式,将文艺巷打造成一个丰富多元、五彩缤纷的平台,吸引、扶持更多年轻人来此创业,实现更多可能性。

    记者手记

    当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仅仅是想买点什么,更多的是想通过消费的行为,来获得开心、舒心,获得更大的情绪价值。这些,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有新需求,就有新经济。

    培育发展新消费场景,株洲有能力也有条件。

    从需求看,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9亿元,同比增长5.1%,城市乡村消费同样火热,尤其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增长较快。

    从供给看,株洲拥有独特的工业文化和人文底蕴,发展消费新场景既有文化软实力、又有科技硬支撑。特别是陆续开展服博会、瓷博会等大型展会,举办马拉松赛、“厂BA”等大型体育活动,已经展现出一大批体验感新、互动性好的消费新场景,也展现出来株洲消费创新的强劲脉搏。

    株洲如何赶上“潮流”,为消费者打造独特的消费新场景?

    首先,要抓住新需求的关键词。

    年轻人热衷的“二次元”,中老年人喜爱的康养休闲旅游消费……这些消费领域的新花样,都算新场景。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商家们要更加注重提升消费体验,关注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精神、情感的共鸣需求,通过培育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为消费群体带来愉悦体验和美学价值。

    其次,要注重文化赋能,深挖株洲独有的工业文化、地域风情以及文化IP,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体验设计,开发集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手工艺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街区。

    还有,要鼓励传统购物中心、闲置工业厂区等转型升级为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通过新型消费模式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

    相关链接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实施《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社区消费等6个消费领域,通过系统政策部署,培育推广三个“一批”:即一批消费新场景、一批消费典型案例和一批消费端领军企业,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拓展消费新需求。

    他山之石

    深圳福田领展中心致力于购物新场景,将逛商场塑造为生活形态新体验。

    该中心将春夏秋冬特色元素融入商场,把绿植从场外空中花园延伸到商场内,屋顶被设计成花园,消费者进入后仿佛置身园林。商场内引入春夏秋冬自然风情主题装置,利用特色造型灯具、植物、不同颜色的张拉膜等,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常绿植物、树池和绿化墙等,营造四季氛围,创造沉浸式的自然空间及感官体验。商场还增设了漫步阶梯、互动小景观、水景和留白区域等,形成“都市绿谷”,为市民打造了一座真正的“城中四季mall”。据领展中心数据统计,2023年领展中心城客流同比上涨118%,年度销售同比上涨78%,焕新升级超过110个品牌。

    重庆九街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老商圈焕发新活力。

    九街从一条以餐饮为主的普通商业街,向着“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转变,不断引进新潮商家,满足年轻消费者的新鲜感。遍布街边的爵士吧、民谣吧、Hip-Hop吧、电子吧等新潮音乐,以及创意书店、文创潮牌、文化集市、设计师创意咖啡店等文化类活动,均在夜晚大受追捧。据重庆市商务局数据,九街夜间消费占比高达90%以上。据中新网报道,截至2023年九街酒吧数量超过100家,其中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的酒吧占了92%,娱乐业收益占了整个大九街的85%,日均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

    上海静安区打造天台消费新场景,以“露台经济”促进消费场景升级。

    上海静安区在已有潮流夜市、文创集市等传统夜间经济的基础上,推动商业综合体从地面延展到更高的露台、天台,打造融合夜间消费的“露台经济”。把空置率高的天台设置成购物中心的外摆区,这些空间通过发展情景式业态,营造休闲氛围、沉浸式互动,不断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据静安大悦城统计数据,2023年,夜食天台10家餐饮店总营业额达1.3亿元,为此前营业额的3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