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这些探索让株洲更美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海绵化改造后的公交小区。 图片由市住建局提供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湘江风光带综合治理项目。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回首2024年,株洲的城市建设有哪些变化?

    若思绪纷繁,不妨从创新探索角度切入,理出一条观察的思路。

    顺着这条思路,能看到株洲维资电梯保险改革延伸,产生了相关“全国首例”;能看到城中村改造的探索,让株洲开出全省首张“数字房票”;能看到在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株洲经验”被推介至全省乃至全国。

    改革延伸托起“安居梦”

    将改革往前再迈一步,也是一种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株洲将维资电梯保险改革进一步延伸,保险的范围从以前的电梯,向屋面外墙甚至整栋房屋拓展。改革的深化,助推相关“全国首例”在株洲出现。

    2024年11月25日,我市首个引入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简称维资)增值收益购买屋面外墙保险试点项目,在荷塘区三一歌雅郡小区签约。这是全国首例相关试点。

    2024年12月4日,我市房屋保险试点项目首单落地天元区金轮翡翠名园,市住建局与中华保险、小区业主代表等各方正式签约。用维资增值收益给房屋主体倒塌及外墙系统维修买保险,株洲又开创全国首例。

    2021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引入电梯保险机制”改革试点,即维资电梯保险改革,逐渐形成“株洲模式”。

    近年来,市住建部门积极扩大维资电梯保险改革经验,探索向房屋安全管理三项(房屋体检、养老金及保险)制度综合试点延伸。

    株洲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一歌雅郡小区试点项目是市场化保险参与房屋安全管理三项制度改革的创新尝试,预计可为小区提供3亿元风险保障额度,涵盖屋面漏水、外墙脱落等多种常见风险类型,将极大减轻业主与物业的维修压力。

    而在金轮翡翠名园试点项目上,市住建部门开展了将房屋安全管理和北斗产业规模化应用结合的尝试。该小区房屋被安装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相关设备可进行长期监测并采集相关数据,一旦数据有异常,平台将及时预警,精准排查房屋安全隐患。

    有资金注入房屋安全管理,有北斗技术实时护航,株洲人的安居梦更稳了。

    小房票兑现大民生

    进入向存量提质要效益的时代,株洲的城中村改造在2024年又有“大动作”。

    2024年12月10日,株洲经过前期充分筹划准备,成功发放城中村改造全省首张“数字房票”。

    探索城中村改造房票制度,株洲可谓稳扎稳打。

    去年9月30日,我市发布楼市“新十条”,其中第五条明确,在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涉及房屋征收过程中,推广“房票”安置,被征收人可持“房票”购房。

    去年11月5日,株洲市房票服务中心揭牌,有力助推全市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落地。

    从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激励保障等层面发力,株洲统筹谋划、促推城中村改造房票制度走深走实。

    我市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联合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开发“株洲市房票系统”,构建了房票全流程管理体系,并优化提供线上线下双模式服务。此外,我市允许房票在一定条件下拆分和转让,进一步提升房票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

    为鼓励被征拆人使用房票,我市设计了完善的奖励补贴政策。集体土地上房屋被征拆人使用房票达到90%及以上,每个安置指标可享2万元补贴;国有土地上房屋被征收人可享房票总金额10%的补贴。同时,房票有效期为24个月,其间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年期挂牌存款利率计息。

    “目前,我市房票安置政策得到了广大拆迁户的充分认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房票制度不仅为被征拆人提供了更多选择,还有效促进了商品房去库存,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通过房票政策,我市也优化了安置方式,缩短了安置周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上述负责人说,我市将继续完善房票政策,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被征拆群众受益。

    更多“株洲经验”被推介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株洲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2024年不仅有亮眼表现且相关经验探索被更多地看见了。

    去年10月27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数字赋能住建,创新引领未来”研讨会在山东威海举行。研讨会上,我市应邀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借力数字技术建设海绵城市的“株洲经验”获推介,被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参会者聆听。

    建设海绵城市,株洲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去年,我市从全市135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评选出6个市级优秀项目,覆盖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三种类型。

    海绵小区实现雨污分流,且环境更加靓丽,可谓“内外兼修”;海绵道路“喝水”又蓄水,可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防止内涝;而在海绵化改造的公园,休闲度假、科普实践功能一应俱全。

    这些海绵化改造,助力株洲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也让这座城市在去年7月,从容应对了“格美”台风过境出现的特大暴雨。

    一个更加美好的株洲,因为持续的创新探索而逐渐显露模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