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讲话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秦蓁 陶港) 1月19日,冬日暖阳下,荷塘区仙庾镇仙庾岭村的紫轩明舍,迎来了一波波的客人。大家开心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享受灯光辉映下的乡村静谧夜景。作为去年仙庾镇“农综改”引入的项目之一,紫轩明舍租下周边一些闲置农舍,将其改造成文化民宿集群,成为该镇“新村民”返乡创业的龙头项目。
2024年,仙庾镇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但“农综改”到底应该怎么推进?该镇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上千人次的屋场会、群众大会,探索推行村民筹工、筹劳、筹资参与项目建设机制,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村级社会事务治理,邀请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小三园”建设及农房改造工作,建立起了长效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如今,仙庾镇已吸引20余位“新村民”投资创业,打造紫轩明舍、曼妙花园、香荷庄园、宝塔山下、仙女湖和神仙桥等一批“新村民”返乡创业项目,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的新样板。
该镇还把“农综改”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探索建立“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各个乡村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培育南瓜、红薯、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优良品种;引进、培育非你魔薯、民庆食品等一批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成立仙庾镇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特产品展销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一体化经营,预计可提高产品单价20%,销量增加50%,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
产业兴,百姓富,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齐上阵”的转变,成为“农综改”项目推动乡村治理的真实写照,乡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完善。目前,仙庾镇已完成山塘加固与清淤20余口,修筑水渠、排水沟等约10千米,覆盖农业用地600余亩,避免了因水利不足而造成的土地抛荒问题。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铺设50多公里,涉及70余个村组,解决了2000余户村民的用水问题。3公里的污水主管道和3.4公里天然气管道完成铺设,18公里产业项目道路得到提质升级,为发展乡村休闲文旅打下了坚实基础。
【释】
在开展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最怕当地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造成“干部干百姓看”的局面。仙庾镇在“农综改”推进过程中,把村民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上千人次的屋场会、群众大会,倾听村民的真实诉求,探索建立村民筹工、筹劳、筹资参与项目建设机制和“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广泛调动村民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一体化经营,让村民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这不仅激发了村民的热情,更激发了乡村治理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