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柱子。
化妆。
演出前。
台前大戏,幕后直播。
小生试衣。
文/图 肖诗纬
株洲百姓爱唱戏也爱看戏,尤其钟情于那湘东路子的地方花鼓戏,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
湘东路子花鼓戏是长沙花鼓戏的一种。早在光绪末年,长沙花鼓戏著名艺人王洪章、张桂生率“仁义班”经常活跃在湘东境内,当时称“地花鼓”。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地花鼓”逐渐进化形成花鼓戏,且各地有各自的演唱特色,按旧时戏班行话叫“路子”。解放前夕,在湘潭、醴陵、株洲一带走村串乡的花鼓戏班子,其演唱特色就叫湘东路子。
长沙花鼓戏中的湘东路子,生于湘东,长于湘东,最合湘东人的口味,它的戏路有着独特的风格。在声腔音乐上,正剧、悲剧多用打锣腔,情戏、喜戏、闹戏则多用采茶调、民间小调。在表演风格上,富有野趣和淳朴的本土气息,尤其是在“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里的插科打诨,更为风趣和生动,部分剧目还“武戏文唱,文戏武唱”。在戏曲道白上,除了使用少数能获得舞台效果的俏皮俚语方言外,皆用长沙官话。所以,湘东路子花鼓戏已成为株洲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剧种。
这是渌口区龙门镇太湖村的一场湘东路子花鼓戏,台上唱念做打,精彩不断。台下阵阵叫好,热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