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里的杜鹃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章大海

    在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一种美丽、珍贵的植物——杜鹃兰。杜鹃兰是一种罕见的珍稀兰科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是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名字中虽有杜鹃二字,但其外貌并不像杜鹃花,且相差很大。我们中国人有爱兰花的情节,兰花甚至被作为一种文化的寄托,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品性文雅、高洁。很多古诗词和名画都以兰花为主角。如今,杜鹃兰因其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加上被非法过度采掘,数量相比过去少了很多,需要大家的珍惜和保护。

    形态特征

    杜鹃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未开花时只有一枚叶片无力地趴在地面上,让人很难注意到。杜鹃兰每个植株仅有一片叶子,叶片长20至30厘米,宽为3至6厘米,形状如狭长的椭圆,叶柄较长,四季常绿。杜鹃兰花葶近似直立,花朵数量繁多,开花时花瓣微微张开,形似狭长的钟,垂吊在花序的一侧。花色从黄色到淡紫褐色,内侧唇瓣稍带紫红色,花朵模样极其美丽高贵。

    杜鹃兰为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叶狭椭圆形,长18.0—34.0厘米,宽5.0—8.0厘米;叶柄长7.0—17.0厘米。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0—70.0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常偏花序一侧,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侧裂片近线形,中裂片卵形,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蕊柱细长。蒴果近椭圆形,下垂。花期5—6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杜鹃兰多生长在海拔500—2900米的林下湿地、深山幽谷、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树下的溪水边,或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喜欢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喜湿润,喜阴,忌干燥,忌阳光直射,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

    杜鹃兰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气温太高,遭到曝晒后,杜鹃兰会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的状态,气温太低杜鹃兰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本市分布现状

    分布在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温馨提示:

    1.爱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珍稀植物很宝贵,禁止采集、出售、收购杜鹃兰等国家保护植物。

    2.发现非法采集、出售、收购珍稀的保护植物,或者侵占、破坏其生长环境的,请向当地林业或者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举报。

    (部分资料参考“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国家濒管办福州办事处”“鄠邑秦岭保护”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