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田西路北辅道雨污分流改造施工围挡现场。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贺翔 胡军
围挡占道、突突声聒耳、部分道路变成了“马路拉链”……
近期,我市雨污分流改造、燃气改造等陆续铺开,这些破占道工作给市民的生活与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它们的进展也牵动人心。
针对市民朋友关心的相关问题,我们请市住建部门做了解答。
1.为啥会出现重复开挖?
在同一路段重复施工、反复开挖,这种情况引发了市民朋友热议,他们普遍存在困惑:规划不能一次到位吗?
对此,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涉及不同部门、专业与标准,建设时序也各异,一次到位的规划需要跨部门与跨层级的规划及建设计划统筹。如何进行有效统筹,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探索。
能否借助数字化方式减少重复开挖发生?
上述负责人表示,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具体到株洲,智慧化统一平台及调度反馈机制还有待完善。目前,城区排水管网、电力、通信暂时还没有建立起智慧化平台统一管理,各单位进行建设改造时统一调度、信息互通难度较大,尚未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还有两个原因也会导致城区道路反复开挖。城市化进程让城市面积和人口增加,设施承压后“老得更快”,原有的部分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需逐步进行改造升级。此外,一些突发的基础设施故障需及时抢修等,也会导致产生“马路拉链”。
2.为啥雨污分流经常围挡施工?
为什么株洲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底城市道路经常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围挡施工?这也是不少市民朋友共有的疑问。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正视的是,在地下排水管网雨污合流、老化破损、部分排渍站排口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等方面,我市是存在历史欠账的。这两年,我市全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旨在集中力量破解上述问题,提升湘江母亲河水质,保障市民的用水安全。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自2023年全面开展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市政道路及部分小区雨污分流建设改造工作。
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区雨污分流进入全面施工改造阶段,城区道路路面多处围挡施工,可谓处于清欠历史欠账的阵痛期,熬过这个阵痛期意味着市民朋友的用水将更放心,母亲河湘江也将变得更清澈美丽。
这种变化是正在发生,也有数据支撑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累计完成市政管网错混接改造3637处,为总任务(3673处)的99.02%;完成管网缺陷修复12570处,为总任务(12727处)的98.77%;完成排水单元改造834个,为总任务(1073个)的77.73%。相对应的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以及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都在明显提升。
3.啥时候能缓解围挡施工?
很多市民朋友特别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缓解或减少道路围挡施工的现象呢?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将分为近期与远期“两步走”。
近期,为保障居民春节出行及安全,市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督促相关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并制定了《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项目施工围挡销号清单》,要求在春节前,即1月22日前拆除绝大部分施工围挡。
远期来说,我市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2025年雨污分流等管网建设改造任务,市住建部门将合计安排计划,严格破占道管理,及时发布交通组织信息,科学围挡施工,尽量减少对市民朋友的影响。
【记者手记】
老问题还需“心”解法
李军
围挡占道反复施工其实是个老问题,比如去年9月,在重庆、云南昆明、广东佛山等地,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市民反映这一问题,当时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对株洲来说,破解这个老问题,确实还需要花几个心思。
第一个心思,是以心换心。地下管网关乎城市安全与生活品质,被称为一座城市的良心。在这常常因为不易看见而不受重视的地方,株洲近两年来大力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燃气改造等,实则是一种清欠账、补短板的担当作为。对广大市民来说,水龙头流出的水更干净,使用燃气更安全,谁会不高兴呢?
但目前城区破占道施工一些突出问题的存在,提示相关职能部门,方式不对的“为你好”,往往适得其反,还需换位思考予以调整。具体而言,在及时回应关切、整治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有不少改进提升的空间。
第二个心思,是用心解题。城区破占道施工与反复开挖,是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问题,如何进行统筹规划并推动不同层级和部门跨界协同,是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关乎城市更新,关乎城市治理从部门本位主义转向以人民为中心,也关乎幸福株洲的建设,需要我们悉心求解。
在求解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等内容,其实为当下的株洲指明了方向。
在实践层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以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地下管网建设维护,以及在政务服务事项中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促推跨部门协同等,都是可以发力的方向。
以心换心增进理解,用心解题积极作为,株洲或许能借助这次契机探索更多城市治理的“株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