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肖晔 王雨喧 郭璋) 1月6日,走进渌口区龙潭镇新华村新华组,只见挖机挥舞长臂清理沟渠内的石块、淤泥,4位村民分工合作,修复加固受损的渠坝。
这条受损的渠道是新华村的一条主渠,总长1.2公里。去年7月,受台风“格美”影响,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瓦砾等把原来2米深的渠道堵塞至不足1米深,严重削弱了渠道的蓄水、灌溉功能,同时对周边农田的灌溉系统及渠边公路的安全运行构成了直接威胁。
“老百姓自发筹工筹劳,按照每户1030元的标准进行筹资,在家里能够做事的,都来工地帮忙。”新华村党总支书记彭中波介绍,该村24个组,团结协作修水利,为春耕生产、防汛抗旱夯实基础。
在新华村新中组、新建组,也有一条长约1.2公里的水渠受损,村民们忙着施工,目前已完成清淤、渠边公路缺口建设,水渠底板铺设水泥进度已达三分之一,很快就能竣工。“路修好了,出行就方便了;水渠修好了,种田就有保障了,大家都特别支持,愿意付出。”新华村新中组组长杨开华说。
去年,在台风的影响下,龙潭镇有多处桥梁、山塘、水渠等受损,镇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迅速开展自救,抢修了多数基础设施,但部分防汛、灌溉要渠仍亟待修复。该镇各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会议,号召群众发扬“红旗渠”精神,抢抓晴好天气和冬季枯水期的有利时机,通过村组筹工筹劳筹资的方式,推动开展受损水利设施修复工作。截至目前,该镇共修复山塘53口,水渠清淤、修复6386米,合计投入水泥800吨,沙裸石2400余吨,挖机18台,预计改善灌溉面积达3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