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厅长刘怡。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圆
通讯员/周子熙
20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厅长刘怡曾在民一庭、行政庭、审管办、民四庭等多个关键岗位上接受历练。从初出茅庐、懵懂青涩的书记员,一步步成长为如今沉稳干练、独当一面的审判员。
面对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案件,刘怡始终将公正视为司法工作的最高准则。她常常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证据材料之中,以抽丝剥茧的耐心与专注,仔细甄别每一处细微痕迹。在处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时,实际施工人由于关键证据缺失,多次起诉维权均无功而返。刘怡接手案件后,为了帮当事人找到关键证据,她多方奔走,四处调取佐证材料,依法启动责令提交证据程序。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为当事人追回了拖欠多年的工程款。
刘怡始终以真诚之心,倾听当事人的每一句倾诉,设身处地感受、理解他们的诉求与期望。还记得在处理4起租赁合同系列案时,一方当事人情绪激动,气势汹汹。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怡没有丝毫退缩,始终用真诚回应,以心交心。在调解过程中,她耐心倾听、反复沟通,为双方权衡利弊。最终,在她的努力下,成功促使各方达成调解。这段经历,让刘怡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作为一名法官,耐心与同理心是化解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凭借着对调解工作的执着与热忱,她办理案件的调撤率位居全院前列。
在专注办案的同时,刘怡还积极投身司法建议相关工作。在办理一起行政案件时,她敏锐地察觉到建设项目工伤保险缴纳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为了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她深入调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在掌握充足信息后,她向相关部门郑重发出司法建议。这份凝聚着她心血的建议,荣获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一等奖,并推动被建议单位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障了更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