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宾产教融合成效探株洲职教赋能“制造名城”之路(下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一、株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

    株洲市是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20个“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百强城市”。株洲九郎山职教科创城规划总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累计已建成建筑面积200万㎡,目前有9所入园院校(包含高职院校5所、大专院校2所),在校学生超10万人。园区还成立了田心高科产业学院,轨道智谷产业学院、湖南株洲新媒体服饰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等15家产业学院,组建了南方铁路运输、株洲服饰产业等11个职业教育集团,其中4个为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建成5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85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该园区是我省面积最大、在校生规模最大的职教园区,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落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高水平实训“金基地”;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召开之后,北斗规模应用产业学院成立,深度的产教融合实现企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点对点”输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逐步破除了制约职教发展的各种障碍,株洲职业教育也得到高质量发展,获批教育部首批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层次较浅,渠道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株洲职业教育赋能“制造名城”的几点建议

    借鉴宜宾相关经验,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产业、师资、企业和平台等,对株洲而言,只有深化改革破除障碍、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持续为培育制造名城赋能。

    (一)师资赋能:强化能力培养,拓宽服务制造业发展领域

    一是鼓励教师发挥研究专长和技能特长,为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技术服务,缩短技术人员自身技术技能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延长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生命长度,强化产业工人技能积累,实现技能提升。

    二是发挥企业教师工作站的桥梁作用,鼓励职校教师以团队方式参与制造企业的生产实践、科技研发、生产技术改造、工艺流程革新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体,同时通过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回校后反哺教育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是依托全市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企业挂职等项目,引导博士、教授等高层次教师人才主动对接地方制造业需求,围绕株洲制造业提档升级面临的种种挑战,联合攻关一批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前沿技术与制造产业的有机融合,推动株洲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级化方向发展。

    (二)企业赋能:构建合作关系,发挥龙头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

    一是拓宽企业参与办学途径。鼓励企业参与,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支持符合产教融合发展要求的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依法举办职业教育或通过承租、托管等方式参与职业学校运营管理,并按规定给予享受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

    二是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聚焦株洲“3+3+2”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链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引领指导和协调推进作用。对纳入国家、省级、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分别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税费减免政策。建立株洲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情况作为各类示范企业评选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市内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环节,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项目化培养模式,引导企业主动与职业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场地。

    (三)平台赋能:完善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制造业发展能级

    一是株洲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借鉴宜宾经验,采取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方式吸引区域制造产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产业学院、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各类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以推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深化多校多企之间的集群式合作,主动服务地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稳步提升服务地方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产教联合体作用。筹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建设株洲市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株洲市产教融合双师资源库、开展师资交流培训、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等,推动株洲产教融合联合体实体化运作。

    三是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学谋划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实训基地,大力支持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内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重点支持各职业学院实训基地申报国债项目。鼓励综合采用“补贷债基购保”组合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基地。

    四是打造产教融合多维平台。统筹建设株洲市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产业政策、企业用工需求、企业科技需求、人才就业需求以及科研成果等信息。发挥市属国有企业作用,搭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投融资平台,引导优质社会资本或专业教育集团通过合作合资、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方式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或开展产教融合项目。

    (课题组组长:夏练武, 组员:陈品、付剑、龙玉,执笔:陈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