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刘川
龙泉污水处理厂三期(10万吨)2024年平均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助力我市这项环境指标实现“零的突破”。这是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的最新消息。
近年来,我市坚持系统化整治,污水处理厂与地下管网建设改造齐抓并举,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初见成效。
必须达成的“硬指标”
BOD浓度是啥?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它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数量,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综合指标。
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是我国提出的“硬指标”。
2022年7月,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四部委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到2025年,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
正常情况下,水体的进水BOD浓度超过5毫克/升就表示出现水污染现象。或许有读者会疑惑:既然数值越高污染越重,为啥这项指标还要求高于100毫克/升?
有个前提,这是针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BOD浓度。业内调研显示,一个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要投资8亿多元建设,工程成本会随着出水标准提高,后续运营成本也不容小觑。“干脏活累活”本身就是污水处理厂的“职责”,若进水BOD浓度较低,反倒是“大材小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对削减污染物有一定作用,但目前各地的共识是,管“出”更要管“进”,城市地下管网总量不够与质量不高会导致污水集中收集率不高,且部分污水有溢流入河的风险。
近年来,我市把污水收集处理作为系统工程,从源头到管网再到末端污水处理厂各环节综合推进,切实补齐“短板”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能。
更重要的是,改造完善地下排水管网也是我市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任务。
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地下排水管网雨污错混接和缺陷问题多,部分排渍站排口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要求于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销号工作。
种种背景下,我市近年来实施科学控源截污,全面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最终实现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破零”。
2024年任务基本完成
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即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分开收集和处理,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生活污水则经过生活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此一来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保护水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市部分港道雨污水混排湘江问题,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并可缓解城市内涝。
截至目前,我市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区两级专班克服了资金短缺、雨季汛期、项目前期审批进展等多重困难,加压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各区已基本完成2024年年初制定的任务,相对应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均有明显提升。
同时,各县城(含渌口区)管网排查和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也基本完成。
上述负责人表示,雨污分流改造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市住建局还将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为建设水清岸绿、美丽宜居的幸福株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