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黄隆辉) 近日,市中心血站公布2024年采供血信息:全市41334人参与无偿献血,血液采集总量76044.8个治疗量(约15.21吨),固定捐献者和首次捐献者人数均有突破。
37℃是人体血液的温度,目前人体血液仍然无法人工合成,只能靠健康人群捐献。过去一年,株洲人用无私的爱和身上殷殷流淌的热血,维系着这座幸福之城的温度。
那些令人动容的事迹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泉。人体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便危及生命,每一位献血者都是在拯救生命。2024年涌现出不少献血典型和温情瞬间,他们的事迹值得被赞颂。
他们是以生命为重,急人之所急的普通市民。
去年年初,晚报志愿者邹满珍病情紧急,急需O型血,当天恰逢低温雨雪,志愿者们顶风冒雪赶往天元爱心献血屋为邹满珍献血。某“熊猫血”孕妇急需输血救命,市中心血站发布紧急献血招募后,郭健峰、谭小清等拥有“熊猫血”的志愿者第一时间挽袖献血,更难能可贵的是,任艳丽、鲁慧两位志愿者专程驱车从长沙赶来为孕妇献血。还有时刻准备着的稀有血型群体,他们血型稀有、爱不稀有。
他们是与患者心连心、并肩作战的医务人员。
我市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段斌,为拯救一名7岁女孩,连续注射动员剂后,宁愿忍受高烧,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恢复身体也坚持完成捐献。某个仲夏夜,市中心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一名白血病患者病情加重急需输血,危急时刻,主治医师杨奕夫主动捐献成分血,为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
他们是以献血为事业、坚持献血的“达人”们。
刘琪琳为捐献血小板(只有市中心血站有采集条件),10年来往返市区、茶陵县78次,总行程超过2.9万公里。退役军人郭林林坚持献血15年,总计献出8800毫升血液,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800小时。醴陵检察官郭秀峰23年献血200多次,用爱心和热血传递正能量。
他们是为拯救生命坚守岗位的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
2024年9月20日晚,市中心血站接到市内某医院求助:一名“熊猫血”产妇大出血,有生命危险。当晚10点至次日清晨8点,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晏伟、袁麒辉通宵未眠制备血液,司机蒋超“蚂蚁搬家”式运输,在医院和血站之间跑了5个来回,最终,这场持续一个通宵的生命接力,成功挽救了产妇生命。
去年一年,用热血挽救生命的感人事迹远不止这些。据市中心血站统计,去年固定捐血人数和新增首次捐血人数分别增长9.7%和3.3%。无偿献血的队伍正在壮大,也正是这一群大爱满怀、无私奉献的陌生人为延续生命助力,为健康株洲护航。
成绩源于全民奉献
2024年,市中心血站向临床供应血液产品177507.5个治疗量,切实保障了全市临床用血的安全供给,全年未发生一起因血液供应不及时造成的医疗事故。这一优异成绩的背后,源于全市人民爱的奉献。
“今天我18岁,可以献血了。”去年11月,网络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小孟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献血。近些年,全市参与无偿献血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移动采血车开进机关单位、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青葱校园……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挽袖,为生命护航。
去年以来,市委书记曹慧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顾晓芳、渌口区区长赖晓智、荷塘区副区长罗曼、石峰区副区长宾薇等带头参与献血,市卫健委、市城发集团、市公交公司、株洲高科集团等63个单位组建应急献血者队伍。我市还举办“世界献血日”“闪耀的红”等一系列献血主题活动,将献血救人的理念植入人心,全社会参与无偿献血蔚然成风。
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全市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筹划一系列“礼遇献血者”优惠减免活动,在健康需求、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广覆盖,让献血者享受独具“株洲特色”的专属福利,让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
37℃是血液的温度,也是人性的温度。受血者无从知晓捐献者的姓名,可正是那些胸怀大爱的陌生人,让病床上的需血患者看见生命曙光。相信市民将保持全民献血的热度,守护好这份点滴爱意汇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