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本土文化写作的讲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遇真

    1月5日晚上7点半,渌口区政协文史工作室、抚云居艺术交流学会、抚云居讲堂举办了一场关于株洲本土文化写作的座谈会。作家郭亮带来了主题为“言之有物,行之有度——如何写好一篇本土文化稿”的创作心得分享。活动吸引了近百名文学爱好者。

    郭亮现为本报副刊编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毕业一年贱》,随笔集《陪你食尽人间烟火》,散文集《古诗词里的株洲》。

    本次讲座郭亮讲述了文学与本土文化的结合,阐述发掘传承本土文化的意义,教写作者如何写出言之有物、行之有度的作品,对一些优秀本土文化作品进行了讲解,也提到了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投稿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副刊编辑,郭亮结合自己多年编辑和写稿经验,讲述如何让作品既有感染力,又真实、生动、有深度。他特别提到,作者要努力尊重文化与历史,处理好地方文化中的敏感问题,避免误读与误导。

    “每一篇本土文化稿都是一份文化传承的贡献。本土文化稿的意义在于传承与传播,要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度。要以扎实的内容和恰当的表达,讲好地方故事,多走、多看、多写,用文字触碰本土文化的温度。”郭亮说。在这次讲座中,郭亮倾囊相授,还以《古诗词里的株洲》为例,讲述自己写本土文化文章的感受与经验,在场听众都觉得获益匪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