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理想作家的出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汪丽红

    “写作者要寻找理想的读者,理想的读者能理解自己。对读者来说,我们也在想象和寻找跟我们相契合的作家。”在《寻找理想作家》这本书中作者徐则臣说。

    在今天,一个好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如果把标准列出来,每个人都差不多,但也有着个性的差异。在作者看来,一个理想作家需要开阔视野、有问题意识、学识渊博。此书是近年来徐则臣在外国文学方面所做的阅读札记、读书随笔与分享记录的集结。徐则臣经历过一段“穷凶极恶”的阅读时间,一本一本把自己“读开”了,也形成了简单却实用的阅读方法——遇到感兴趣的作家,便将他的书一网打尽。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等十位外国名家,《百年孤独》《黑书》等经典作品,徐则臣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读者能跟着徐则臣读经典,体会充实而丰富的阅读乐趣,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作家。

    开阔视野意味着理想作家要具有掌握世界的意识,并且为之努力。就文学来说,读什么样的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作家。“一个作家,想把文学搞好,你当然得清楚这个行当里最优秀的那帮人是谁,在干什么,他们探讨的问题是什么,做到了什么地步。”徐则臣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那些作家为什么能获奖?获奖原因是什么?他们处理的跨文化问题、身份认同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文学是要跟大家分享的,作品是需要跟读者之间产生对话关系的。你的作品让人家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对话关系怎么达成?所以视野很重要。”徐则臣说,还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意识。时代在发展,时代需要跟它相匹配的新的文学样式出现,作家也应该有跟这个时代建立联系的意识。“我们常说,小说是以文学的形式给这个社会留下一部信史。好的小说理应能够跟现实之间形成充分的张力,也理应具备足够的还原历史现场的能力。”

    如果一部作品跟读者没关系,缺少读者普遍认同或能感受到的那个东西,这部作品大概率我们不会上心。这就要谈到问题意识。“为什么我们现在依然在探讨鲁迅,是因为鲁迅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针对那个时代的现实,对更普遍的现实和人,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在文学的意义上,真正的问题意识,只有站得足够高,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认识得足够深刻才能获得。

    过去的作家,能够占有一个相对偏僻的资源,就可以讲述别人不知道的故事,但在今天,这种资源几乎荡然无存,同质化问题不可避免。一个好作家一定要有足够的学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把公共资源转化为个人资源,把大家都熟悉的题材处理成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气息和发现的东西。既能把今天的生活讲好,同时又能用一种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讲述;既能跟世界文学通约,又能保持足够的差异性。

    徐则臣认为作家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作品等于作家,第二种是作品小于作家,第三种是作品大于作家。作家通过独有的艺术方式,经营出了一个比自己更大、更复杂、更多元、更经得起阐释和推敲的世界,这就是理想作家。此书不仅是他奉上的一份外国文学阅读指南,还为读者了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家可以深入理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期待未来理想作家的出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