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杨素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讲述了作者在挂职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从无到有建立一座图书馆的故事。书中不仅展现了筹建图书馆的艰辛过程,还深入探讨了图书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深远意义,以及书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我的母亲做保洁》
作者:张小满
出版社:光启书局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群体的记录,也是作者与母亲之间情感纠葛和理解的深刻描绘。是最底层老百姓的故事,也是母女相互理解、信任的故事。书中通过春香作为保洁员的日常工作,展现了城市保洁员群体的工作场景和真实生活,同时反映了普通务工者的勤劳、乐观以及跨越地域、城乡隔膜的血脉亲情。
《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自由攀登者的史诗,一群不同时代的年轻攀登者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比山更高》便是这样一本令人深思、给人力量的书籍。
《我看见的世界》
作者:李飞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自由攀登者的史诗,一群不同时代的年轻攀登者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不仅记录了作者从底层移民成长为顶尖科学家的个人历程,也是一部人工智能发展史。这本书展现了她如何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以及科技创新背后的激情与坚持。
《暗处的女儿》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个逃跑的母亲,一段痛彻心扉的过往,三代女性的挣扎与解放。《暗处的女儿》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中年离异的大学教授勒达在海边度假时,与一对母女尼娜和埃莱娜的复杂情感纠葛。深刻探讨了母爱的复杂性和亲子关系的亲密与痛苦,同名改编电影于2021年亮相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奥斯卡奖三项提名。
《猫鱼》
作者:陈冲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猫鱼》是演员陈冲的长篇非虚构作品。陈冲曾主演电影《小花》《末代皇帝》《太阳照常升起》《红玫瑰白玫瑰》等电影佳作。这本书讲述了陈冲的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是女性兼具激情与柔情的私语。
《康熙的红票》
作者:孙立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一张“红票”引发的故事,背后有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也有我们抛弃世界和被世界抛弃的过往。既记录了个体生命,又体现了时代变迁。以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的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往欧洲的谕令——历史上称为“红票”——为叙事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以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历史往事。
《语言恶女》
作者:阿曼达·蒙特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常却充满偏见的日常用语。揭示了这些语言偏见的存在,还教会我们如何击破这些偏见,通过自我表达和言语的力量来重塑自己的形象。她认为,语言并非只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权力和文化的载体。通过重新定义语言,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尊重的世界。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作者: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部深刻叙事作品。这本书以柏林为背景,通过七个章节的叙事,展现了城市的细节与个体的命运,以及关于流亡、文学与艺术创作的对话。书中以箴言般的简洁和神启般的冷酷,捕捉了一个破碎的世界,游移于虚构与纪实、记忆与遗忘之间,揭示了流亡对个体生命的影响。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作者:亚力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个意大利人用中文书写的中国六年漫游,作者说:“写这本书是为了讲我的故事,或者说,为了搞懂我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这不是政治学论文,也不是社会学调查,写的是我的生活,我和这片土地的复杂相处。”
(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