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越玩越顺溜 红绿灯越来越聪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AI+智能交通”护航,驾驶员畅享“红灯自由”。 记者/沈全华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龙百惠 张人允

    岁末年初,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建设如火如荼,街头车水马龙,交通秩序井然。

    1月9日早上7时30分,家住株洲汽配园的青年陈显开车出门了。他打开导航沿着天元区泰山路前往神农城,一路绿灯通过栗雨路口、栗合路口、湘山路口等9个路口,直到神农大道路口才迎来第一个红灯。

    “不是不识路,而是地图导航上会显示红绿灯时间,我可分秒不差享受‘绿灯自由’。”陈显说,他现在即使晚12分钟出门,也不用担心上班迟到。

    这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市智慧交通系统一期项目落地落细,越来越多的车主感受到株洲交警智能交管“黑科技”的魅力:地图与红绿灯全程互动,减少了“红灯焦虑”,还节约了出行时间。

    汗水浇灌收获。近年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锚定“争当公安火车头”工作目标,创新探索“AI(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新路子,努力开创交管工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全国同行提供了一个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学习借鉴模板,也给市民平安快捷出行贡献了交警力量。

    探索AI治理拥堵

    亮剑交管难题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容,如何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一个世界性交管难题。

    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株洲再次敢为人先。2021年,我市优先选择天元区开展人工智能区域信控优化项目建设。

    天元区66个路口接受一番“换脑袋”“装眼睛”“接神经”改造,形成了“全网感知-诊断分析-区域优化-效果评价”的全域AI信控优化体系。

    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片区路网结构和拥堵态势,实现视频网车辆数据与互联网轨迹数据的融合,创造性引入动态子区划分的信控调优策略,打通了不同厂商协议隔阂,构建了株洲特色的三级信控保障体系,实现业界首例人工智能生成信控方案,并自动下发、成功接管各个路口,实现了全工况场景信控优化。

    自人工智能信控优化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天元区各路口车均延误下降7.8%,干线拥堵指数下降13.4%,全区拥堵指数下降了9.7%,平均速度上升10.6%。

    15分钟一个周期

    AI保障“绿灯自由”

    人工智能红绿灯,自动调节放行时间;一个路口红绿灯,联动区域多条道路;打开导航软件,实时跟随车速信息就可“一路绿灯”……“AI信控技术”给力,株洲交警不断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获得感。

    以天元区滨江路为例,从滨江路的黄山路口至神农大道路口有10个信号灯,行程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下降至现在6分钟左右,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案从之前的24小时4次变化,现在以15分钟为一个周期下发一次信号灯策略,调控的过渡期不到3分钟。”交警支队科技所所长罗湘彬说,如果系统监测到某一个路口交通流突然出现增长,会自动将相应方向的绿灯时间延长。

    此外,百度AI信控会根据拥堵区域的历史和实时车流数据,分析道路拥堵趋势和关键上下游路口,并在复杂的城市路网环境中找出若干交通状况良好的协调干线。除了用红绿灯的时长控制来被动引导车流进入协调干线,AI信控还可以依托地图App、车载智能终端、路侧诱导屏等主动诱导,实现区域内跨干线的流量摊薄,避免了一个路口放行,却溢流到下一个路口拥堵的尴尬。

    株洲经验升级为株洲模式,株洲交警再次成为全国焦点。2022年6月,在全国交通治理新模式网络研讨会上,株洲交警作了典型发言。2022年8月18日,在央视财经“智能中国”系列节目中,株洲交警应邀向全国观众分享智慧信号灯控制先进经验。2023年4月19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公安交警警用装备展的200多名与会代表风尘仆仆来到株洲,就城市AI(人工智能)信控解决方案举行现场交流会。

    科技赋能,株洲交警致力于交通管控做“减法”、便民服务做“加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新的一年,株洲交警又将目光瞄向湘江两岸的交通组织方式优化工作,计划借助高校等“外脑”为株洲智能交管工作再谱新篇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