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勇
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工作……很多六〇一厂子弟都是这样的人生轨迹,我也如此。
虽然喜欢“诗和远行”,虽然向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这里是起点,终究也是终点,周而复始……
(一)
1991年,我被分配到六〇一厂工程公司工作。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新奇,我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激情。因为喜欢写作,经常在厂报上写文章,宣传单位的好人好事,全国劳动模范彭泽全的先进事迹材料和宣传稿就是我撰写的。他是六〇一厂的骄傲,也成就了我的骄傲。我因为在宣传工作上成绩突出,每年都得到了单位的奖励。仅参加工作3年,就破格拔尖多晋升了1个序号的工资——虽然只有6元钱。
我的师傅麻隆先来自怀化麻阳,是管道班班长,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在班组、车间里有着很高的威望和信誉;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是有口皆碑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公司大兴土木,永红新区、钻石新村、钻石花园、钻石怡园,一栋栋住宅楼平地拔起,职工告别了蜗居时代,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从设计到基建,从安装到装修,凝聚着许许多多像我师傅一样工程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我们负责的管道安装项目也得到了广大职工家属的肯定和赞许。
(二)
2002年4月,工厂改制为集团公司,但我们还是习惯了叫六〇一,这不仅仅是个代名词,更是一种原生态情结。当时我所在的工程公司也面临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我选择了交流来到钨钼事业部(原145车间)工作,现在这个单位又划归了中钨高新稀有新材。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父亲曾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了解了父亲。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勤奋好学肯钻研,技术过硬,任劳任怨,有求必应。一辈子忠于一事,即使退休了也拒绝其他企业的高薪聘请,让我见证了老一辈六〇一人的优良品质。父亲说,是六〇一给了他一切,他的一切也只能属于这里。
我不敢给父亲抹黑,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技术,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还原四管炉、十四管炉的操作技能和原理,甚至能画出设备结构草图;不但能排除一些简单的设备故障,还能根据出料情况调节氢气流量控制生产工艺。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我经常求助父亲。父亲平时话不多,但谈起工作却是津津乐道,还时常说起如何参加厂里的扫盲班,怎么样钻研技术,下了班背着锄头去挖防空洞,加入中国共产党……父子感情在这样交流中得到了改善和升华,我的技术水平从理论到实际都有了飞速地提高,很快考取了高级操作证;我成了一名生产骨干,两年后还当上了大班长。
(三)
2007年底,因工作需要,我调入了型材合金厂,该厂已经发展成为分公司。从班组到厂办公室,从管理人员到操作工,几经浮沉,历经了悲欢离合,习惯了人来人往,这里于我,一切都令人难以忘怀。
不管怎么样,我也是型材分公司发展壮大的见证者。想当初那些年久陈旧的厂房,一到下雨就令人紧张,不知道下一个漏雨点又在哪里;天气太热担心物料、干燥柜自燃;考核有异议要耐心去解释,还要操心蛇的出没。月产量突破100吨大关,调度会上大家拍手称快。此后,产量逐步攀升,爬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2021年4月,年产2000吨棒型材生产线竣工投产,一座现代化工厂诞生了。从300吨到2000吨,这不仅仅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飞跃,是型材的第二次飞跃,推动了我国硬质合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清晰地记得,每临近月底,所有的骨干全部充实到质检包装线参加义务劳动;我清晰地记得,在各自岗位上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员工;我还清晰地记得,全国“五一”劳动勋章获得者曾惠钦的材料也是我整理的。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整理先进材料的同时,我也被她那种锲而不舍、笃行不怠的精神所折服,这种品质也正是身边许许多多株硬人的品质,他们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我,不管在何岗位,这种意识都能转化为一种本能,一种习惯,让我在不同的岗位都能积极面对,接受挑战。
(四)
这种习惯至今影响着我对工作的态度。2021年底,我来到公司纪检部,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从零开始。以前看报告看材料就感觉昏昏欲睡,而今却要学习研究,如何起草、怎么样把文件会议精神变成具体工作实施,如何开展监督检查、案件调查……还好,这么多年来,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写作。
记得第一次写工作报告时无从下手,知识体系、工作经历等各方面都严重欠缺,连报告框架都搭建不起来。连续奋战了两个通宵达旦,却还是没拼凑出头绪,后来在纪检部唐力主办的帮助下才勉强交稿。唐力从事纪检工作已逾20年,经验丰富,做事认真,有责任心,最重要的是对我们这些纪检新兵很有耐心和包容心。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进入了角色。2022年,公司第四届党代会部分材料中就有我起草的内容,当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纪检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政治性、思想性、逻辑性非常强,不仅要求关注时事,学习党内法规和公司制度,还要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以增强履职本领。我也将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奋斗,让纪检工作真正成为“帮助人、帮助企业”的价值切实体现。
在六〇一工作三十多年,见证了这里的巨变,也有说不完的故事。总而言之,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每一个单位和岗位都能遇到令人敬仰的朋友和同事,这些,都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