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石杉 青绿可爱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蛇足石杉

    章大海 邱凤飞

    蛇足石杉,又名蛇足石松、千层塔。为石杉科多年生草本,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蛇足石杉属阴生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现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品种丰富,也是进化水平最高具有维管束的孢子植物。经亿万年时间的演变,有的进化至体型巨大,高耸入云的大树,有的则矮小柔弱,生长在阴湿丛林和隐蔽之地。蛇足石杉十分矮小,模样青绿柔嫩,十分漂亮。茎直立或斜生,高10-30cm,中部直径1.5-3.5mm,枝连叶宽1.5-4.0cm,枝上部常有芽胞。叶螺旋状排列,疏生,平伸,狭椭圆形,向基部明显变狭,通直,长1-3cm,宽1-8mm,基部楔形,下延有柄,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平直不皱曲,有粗大或略小而不整齐的尖齿,两面光滑,有光泽,中脉突出明显,薄革质。孢子叶与不育叶同形;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两端露出,肾形,黄色。

    蛇足石杉适宜的生态环境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的次生生态系统,全国除西北地区部分省区、华北地区外均有分布。多野生在海拔300-2700米,温度为10-22℃,相对湿度85%左右的林缘、沟边、灌丛、路旁或石上阴湿处,常与金发藓及暖地大叶藓等苔藓类植物伴生。在荫蔽环境、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蛇足石杉和石松非常相似,但是仔细辨认,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它全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生肌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外用治痈疗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等。早在唐代陈藏器著的《本草拾遗》(793年)中已有记载,石松具有“治久患风痹,脚膝痛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的功效,历代一直被用作药用。但在古代不曾被过度采挖贩卖。

    蛇足石杉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成苗:孢子繁殖、芽胞繁殖、分株繁殖,也可以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孢子繁殖蛇足石杉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通过孢子和生殖芽繁殖,但孢子萌发周期长,萌发后在地下形成配子体,需6-15年才能成熟,还有报道孢子萌发到植株成熟需要15-20年,事实上蛇足石杉通过生殖芽繁殖的现象也很少,极大地限制了蛇足石杉野生资源再生。芽孢繁殖在夏末秋初蛇足石杉植株的顶端开始发育出芽孢,每个枝条长出2-4个,到了春季,芽孢逐渐发育成熟,脱离母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新的植株。而且芽孢繁殖所需要的时间比孢子繁殖要短,只是多数植株不能长出芽孢,所以研究芽孢的发生机理对芽孢繁殖很有帮助……希望有关机构加强对蛇足石杉这类珍稀植物的研究和培养,以保护其在更好的环境下进行更好更快的繁殖。

    蛇足石杉很久以前分布在各野生地域,但在经历无节制采集和破坏后,数量急剧下降,到了如今濒危的境地,不得不叫人叹息。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蛇足石杉需要更有效更科学的保护与培育。

    目前,蛇足石杉在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多有分布,希望人们多多珍惜和爱护。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蛇足石杉有毒性,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皮肤荨麻疹、腹泻和头晕、恶心、失眠等,严重会导致昏迷,希望一般人不要随意采掘使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