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平 通讯员/张曦予 王华) 在健康体检工作中,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抽血,是一项很常见的检查项目,但一些体检者在抽血过程中会出现晕针晕血反应,甚至一些身材健壮的男子也会出现晕针晕血。晕针晕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生了该如何应对?近日,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对此进行了解答。
现象:“硬汉”怕针
2024年12月30日上午,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非常忙碌,有不少体检者在排队。
护士巫婷指导体检者合理安排检查顺序,同时开展采血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她突然发现,队伍中一名中年男子面色苍白、神情慌张,立即上前询问情况。
经过沟通,巫婷判断男子可能出现晕针晕血反应。她迅速将男子带到观察室,让其平躺,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而此时,男子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冰凉、恶心呕吐的症状。医护人员立即让其吸氧,并测量他生命体征、喂温水。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男子的症状逐渐减轻。
医护人员了解到,男子为了参加体检,从一天前的午饭后,未再进食,空腹时间过长。同时,该男子因为相关血管较细,在以往采血过程中,出现不太顺畅的经历,面对此次体检抽血,出现过于恐惧和紧张的情绪。
医护人员在和男子耐心沟通后,为其进行平卧位采血。最终,采血过程很顺利。
医生:应对晕针晕血“有招”
记者从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了解到,晕针通常是指体检者在接受针刺、注射过程中或结束后数分钟内,因看到针具产生心慌不适,甚至晕厥的情况。晕血多指体检者看见、接触血液或嗅到血液味道后,引起躯体出现过激反应,出现心慌、恐惧等表现。晕针晕血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过于活跃导致,这种反射能减缓心率、降低血压,使含氧不够多的血液进入大脑,从而导致体检者出现头昏眼花,甚至晕倒。
一旦体检者出现晕针晕血,医务人员会立即停止抽血;让体检者平卧,保持头低足高,以增加脑部供血;观察体检者的面色、脉搏、血压变化,同时安抚情绪;开窗通风,解开体检者衣服最上面的扣子保持呼吸通畅;给予体检者少量温开水或口服葡萄糖;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医生提醒,如果体检者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出现晕针晕血,可先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缓解,如果5分钟左右无好转,须立即送医院治疗。市民在进行相关健康检查时要放松心情,告知医护人员自己是否有过晕针晕血的情况;在打针或抽血时可采取半躺或平躺姿势,尽量转移注意力;结束后不要猛然起身。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晕针晕血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