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品
发展职业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如何坚持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产业视角与教育视角协调统一,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生态圈,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制造名城、幸福株洲”贡献高技能人才力量,是株洲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宜宾职业教育全国闻名,产教融合工作的“宜宾模式”重点突出“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导向。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是宜宾市产教融合的主力军,2024年,该校牵头成立的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其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主要是:
一是改革创新驱动,服务本地产业发展。2023年3月,宜宾市委深改委出台《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学院在混合所有制、机构编制人才管理、职称评聘等方面实施8大改革及26项子任务,宜宾职院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学院以产教融合创新政策支撑为基点,融入区域产业,服务地方发展:精准对接宜宾“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产业集群,构建了“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五大专业集群。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融在关键各取所需”。抓住“关键能力”精准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工匠型”“创业型”“创新型”三类,分别针对性开展“企业需要的大国工匠”“自主创业的开拓人才”“善于探索的创新人才”培养。抓住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企业”,全面深化与五粮液、凤凰卫视、华为、百度、四川时代、华中数控、大族激光等头部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抓住“关键环节”助力招商引资,学院紧盯产业链堵点难点,针对宜宾燃面这一特色非遗产业缺乏品牌、标准、工业生产模式等难题,创新组建了“宜宾燃面学院”及校办产业公司,向传统产业注入“学院派”要素。
三是重视企业需求,“合为一体互相成就”。坚持需求导向,针对企业需求提升职业教育的匹配度和适应性。目前,学院有217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合五粮液集团、德康集团等34家龙头企业开办学徒制和现场工程师试点。按照“校企一体化”思路,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案例。五粮液集团安排中国著名酿酒大师赵东领衔共建“赵东白酒酿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6名骨干教师成为酿酒技师,72名企业人员达到高级白酒酿造工艺水平。
回望近年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发展之路,宜宾的“答卷”发人深省。
顶层规划高位推动是关键。宜宾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定期研究、定期督办,高效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资源布局,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有利于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和应用型大学体系。
学科专业设置匹配产业发展是重点。引导高校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锂电新能源等“产业链”完善“学科链”,开办特色产教融合学院和专业,重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在宜高校围绕白酒、动力电池、光伏、数字经济四大产业集群设置专业85个,每年培养人才超过万人。
合作共赢利益联结是动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公益性+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校企合作提供原始驱动力。目前,百度智行公司与该校的合作项目已经拓展到市场层面的“车路协同”项目建设;奇安信公司与该校合作共建的四川网信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四川仅有的2个在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培训基地之一。
资源整合补齐短板是支撑。聚焦产教融合关键短板,成立市属国企——市科教产业集团,以“两大建设”(建设高教园、高职园)和“三大平台”(资产管理运营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基金平台)为核心,持续整合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共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职教实训基地等,有效破解企业和社会在平台建设和利用方面的多重困境。
宜宾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校企双主体产教一体化”是产教融合育才的有效途径。
所有产教融合项目均以生产与育人相融合为合作前提,产业的发展能反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带动教学、科研、社会培训共同进步。职业教育只有根植于产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产业、促进就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启示之二: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键。推进校企合作,科学研判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是前提。聚焦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坚持服务当前与适度前瞻相结合,结合城市定位、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岗位需求等因素,成立专业建设行业指导委员会,统筹全域职业院校行业调整,建立动态优化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序调整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实现错位竞争、良性发展,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同时,通过“订单式培养”“冠名化教学”“项目+课堂”等方式,推动“人教岗”协调融合,可有效满足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启示之三:激活企业参与积极性是产教融合“产学研训” 一体化的关键。
推行产教融合“产学研训”一体化是破解产业创新“孤岛”、企业留才用才难题的有效途径。企业有资源、有需求,院校有平台、有师资,合作过程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关键需要从企业端发力,充分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大产教融合政策有效供给,增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文件、国有资产管理、财税金融支持等政策体系,明确校企合作参与方的投入分担、产出分配、风险均担等,营造敢闯敢创敢为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