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株洲博物馆的蛇文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竹叶青标本

    ▲汉铜带钩

    ▲汉“永年十二年”错金铜带钩

    ◀清鼠蛇纹铜梅瓶

    郭 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蛇以其神秘而灵动的形象昂然挺立,既化身神祇守护信仰,又融入图腾承载民族标识。从伏羲女娲的创世传说,到镇宅家神的民间崇拜,蛇蜿蜒的身姿穿梭于神话与现实之间,融合宗教与民俗、文学与艺术,成为智慧、繁衍与富贵的象征。

    2025年,是中华传统十二生肖中的乙巳蛇年。1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株洲博物馆等五十多家文博机构共同推出的“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株洲博物馆隆重开展,展览精选数百幅与蛇相关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图片,全面深入地展现了蛇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独特魅力。除了精美的文物艺术品影像之外,株洲博物馆还特地从馆藏文物中精选出数件与蛇相关的文物实体协同展览。下面,就随着笔者的笔触,一起瞧瞧这几件与蛇相关的文物吧!

    蛇形铜带钩,古人的“皮带扣”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管夷吾)射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管仲使人驰报鲁。”以今日通俗用语言之,所谓带钩者,即古人固定衣物所用腰带之挂钩,大抵类同现在之皮带扣。

    也亏得管仲的这一箭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不然就没日后威名赫赫的春秋首霸齐桓公了,这也说明,至少在春秋时期,带钩已在上层贵族阶级之间普遍使用。《庄子·胠箧》中亦有“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说法,这里的“钩”便是指带钩,盗窃此物能被判处死刑,显见此物价值不低,非上层贵族无以置办。

    株洲博物馆馆藏带钩颇多,此次展出的两件带钩均为铜质,勾体侧面弯曲,背面中部一圆钮,两端低,中间高,勾头微微上翘,形似一条蜿蜒爬行的小蛇。两件铜带钩分别出土于茶陵和攸县,出土于攸县的那件通体为绿粉状绣覆盖,看不清表面纹饰,而出土于茶陵的那件在经过修复后,可以清晰地看到表面的云蛇纹饰,并有“永平十二年”字样,“永平十二年”为公元69年,距今约2000年,亦是蛇年,可见,早在汉代,人们便热衷于将生肖相关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鼠蛇纹铜瓶,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这是近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对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的解释。这一造型挺秀、俏丽的传统名瓷历史渊源悠久,各大窑系都有大量烧制,在中国传统瓷器界向有“中国瓷器第一造型”的美誉。“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据马未都《醉文明》一书考证,这与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又叫“经瓶”。

    株洲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梅瓶,除了“撇口,短束颈,丰肩”的典型造型之外,肩部两侧并以一蛇一鼠鎏金纹饰装饰,经鉴定为晚清、民国年间出产,系仿大明宣德铜鎏金蛇鼠纹梅瓶而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蛇寓意柔韧,顺风得利,有君子之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里说:“巳,似也。象子在包中形,包字从之,”《淮南子·天文》里说:“巳则生已定也。”老鼠则代表智慧,机巧聪明,仁慈乐观,且鼠为子,鎏金蛇鼠纹饰则蕴涵着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美好寓意。

    民国粉彩蛇纹瓷碗

    生肖文化融入生活场景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的瑰宝之一,民国粉彩一直以来备受收藏界的关注。民国粉彩瓷是在清代粉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在绘画上有所创新。它的作品以工艺精细、色彩浓艳著称,有些甚至超过了清代官窑瓷器。粉彩瓷的特别之处在于彩绘时加入了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这使得图案呈现出一种粉润的感觉。这种瓷器的独特工艺让它在艺术界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也逐渐得到了收藏界的认可——2007年,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以2255万元成交。

    株洲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民国粉彩蛇纹瓷碗系湖南省文物商店征集购买而来,口径11.5cm,底径4.2cm,高5cm,通体润白光洁,粉彩虽有部分脱落,但碗口下方的蛇形纹饰仍然栩栩如生,展现了民国瓷艺匠人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烧制工艺。

    株洲辖下的醴陵是瓷器重镇,自东汉年间开始便烧制瓷器,窑火千年不绝,尽管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表明此款粉彩蛇纹瓷碗是醴陵出产,但此前亦发现过醴陵出产的零星的民国粉彩生肖系列纹瓷碗,很有可能,这件粉彩蛇纹瓷碗便是当年生肖系列纹瓷碗中的一个单品——自东汉至民国,将生肖相关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传统一直未曾断绝。

    竹叶青

    “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宵,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

    这是晋代文人傅玄在《灵蛇铭》中对蛇的描绘,展现了蛇的独特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诗中的灵蛇在林中自由穿行,仿佛一条在云霄与山岳间起舞的灵龙。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蛇被誉为“小龙”,其传说故事层出不穷。其中,小青蛇(竹叶青)更是广为人知,被誉为“小龙”的姐妹。在《白蛇传》中,与白娘子情深意切的蛇妖小青,其原型正是这样一条美丽而灵巧的小青蛇。

    为契合本次“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的主题,株洲博物馆在展出精美影像和相关文物之外,特别准备了一条竹叶青的标本协同展出。该标本系由活体竹叶青制成,蜿蜒盘踞于陈列柜中,通体碧绿,栩栩如生,观展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并遐想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