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列车“把脉问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郭立彬正在进行检车作业。 记者/廖明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明

    实习生/李欣

    2025年春运已经开始一个星期,火车,将天南地北的旅客送往一个又一个目的地。

    鲜为人知的是,在一站接一站奔波的短暂间隙,这些仿佛不知疲惫的火车,也要接受“体检”。负责为它们“把脉问诊”的,就是各客列检车间的检车员。

    1月20日上午9时许,广铁长沙车辆段株洲客列检车间的工班长郭立彬刚刚完成一项列车检车任务,回到株洲火车站待检室里还不足10分钟,对讲机里又下达了新的任务。

    整理好装备走出待检室,郭立彬没有立即走向列车停靠的股道,而是蹲在一个黄色的方框里,远远望向即将进站的列车。

    黄色方框是客列检员的接车点,蹲在这里,并不只是等待列车进站,眼睛要望、耳朵要听、鼻子还要闻,需要全神贯注。

    “望,就是看一下列车有没有什么部件松脱;听,就是听列车进站行进时有没有异响;闻,就是闻一闻有没有焦煳味等异味。”郭立彬介绍,根据“老铁路”总结的经验,还有一项工作称为“切”,需等列车停稳之后,伸手去感受列车的轴温。

    等列车进站停稳,郭立彬快速登上列车尾部,在车厢门边挂上智能信号红旗,紧接着便拿出试风仪和对讲机,在与车头端的同事对接之后,开始试风作业。

    所谓试风,就是测试整列列车的风压。郭立彬介绍,列车靠风压制动,标准气压值为600,测试数据的正负偏差不能超过20。

    “现在列车的车况越来越好,风压异常的情况很少。”郭立彬说,一旦发现异常,他们就需要进行排查。

    试风作业之外,郭立彬和同事们,还要对列车尾部风管胶圈、尾部车辆转向架内侧闸片,以及各连接处等重要部门进行检查,工具就是手中的检车锤。

    “一路敲过去,通过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存在问题。”郭立彬说,如今科技进步,电脑自动拍照、后台识别检车等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但客列检员“听声辨难”的本事,依然没有丢也不能丢。

    “我们做的虽不是什么大事,但事关旅客安全的事,每一件都很重要,不容一丝马虎。”郭立彬介绍,春运期间,他们每天需要检车70余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