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和企业充满获得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任远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近年来,株洲牢记殷殷嘱托,肩负时代使命,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全面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4年6月2日,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启动仪式在“厂BA”主赛场——株洲市体育中心举行。

    哨声响起,全城轰动,老、中、青三代工人围聚球场,心随球动。

    作为老工业城市,株洲有着独特的“厂矿体育文化”。如今,钢筋铁骨与工业浪漫再次交融,青春与活力重新绽放。

    “把篮球场上的精气神带到厂里去、带到日常工作中!”“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球场内外激情满怀。

    “厂BA”的流量密码迅速被拷贝,醴陵“捡瓷”、芦淞淘衣、首届株洲马拉松、轨博会等活动相继实施。

    株洲实力与名气齐飞,越来越多人因此爱上株洲、扎根株洲。

    同年5月20日,株洲为50对青年人才举行集体婚礼,市委书记曹慧泉以写信的形式为新人送上祝福,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为新人证婚。

    “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过幸福株洲的生活。”株洲与年轻人盛情相约。

    更多的获得感体现在一串串数字里——

    2024年,株洲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2:1。

    来株就业本科以上学生3年实现翻番,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困难群众参保率100%。

    新建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个,提质升级乡镇公办养老机构20个,完成40家“幸福食光”长者餐厅和305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继2020年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后,株洲去年又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

    市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化为城市软实力,成为株洲高质量发展最有力的民意基础。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如今,优化营商环境是株洲发展的关键词。

    株洲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参加“政企早餐会”成为常态。由企业家“提需求”“定菜单”,党委政府对照问题解难题、做服务。

    去年,株洲出台优化法治环境17条等相关措施,落实“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审批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15%以上。

    2024年9月23日举行的金融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上,株洲科创基金港应运而生。它联动各类资金参与产业投资,打造“数百亿量级”基金丛林,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株洲推动园区全面向“会算账、善经营、能赚钱”的泛投资机构转型,大力推进精兵简政、赋权强园、市场化经营,项目、融资、人工成本实现三下降。

    通过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株洲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3.9%,铁、水货运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推行“园网共建”后,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1.34亿元。

    自2021年开行以来,由株洲始发的“湘粤非”国际班列已开出1000趟,为株洲及周边城市提供一条通往全球市场的物流通道,帮助终端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1亿元。

    去年1至11月,株洲出口171.5亿元,同比增长36.6%,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株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