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外贸量增质优 出口增速全省第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任远 通讯员/李君) 2024年前11个月,我市进出口总值2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171.5亿元,增长36.6%,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进口54.5亿元,增长4.4%。有实绩的外贸企业810家,较前一年同期增加68家。

    去年5月,市委书记曹慧泉带队出访阿联酋、沙特和土耳其3个中东国家,在迪拜召开“株洲优势产业走进中东市场恳谈会”,举行17场公务活动,签署5项协议,为高质量开拓中东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当年11月底,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带队出访尼日利亚和埃及,在开罗召开了株洲重点产业走进埃及座谈会,考察了格林福德国际物流尼日利亚分公司、埃及分公司,见证湘粤非铁海联运尼日利亚物流中心、湘粤非铁海联运埃及物流中心揭牌,为下阶段深化对非经贸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市及时发布《2024年中东地区国际展会推荐名录》,发动组织企业申报省重点境外展会参展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德国法兰克福消费品展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和专业性展会。向服饰企业积极宣传“1039”市场采购模式的运营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助企“出海”抢订单、拓市场。

    我市还积极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推动保税物流中心与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联动,并以智慧海关建设为契机,加强业务指导,支持B保中心提升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优化卡口管理货物,进出区速度更快。同时,通过与广州海关建立联系配合机制,实现沿海内陆通关互认,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024年1至11月,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保税物流中心中排名第28位。湘粤非铁海联运株洲发运514列,同比增长19.14%。株洲到广州(深圳)沿途不停靠,效率堪比公路运输,部分至亚太、非洲、欧美线路已趋成熟。平台仓储保税功能叠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放大集聚效应,地方外贸业务量水涨船高。

    系列举措带动株洲制造业扬帆出海。数据显示,去年我市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出口形势向好。烟花爆竹、日用陶瓷、纺织服装、手用或机用工具、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分别出口3.2亿元、25.5亿元、1.8亿元、17.2亿元、8.8亿元、4.3亿元,分别增长3.6%、20.6%、296.6%、18.4%、18.1%、14.1%。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