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秦蓁 陶港
冬日暖阳照耀下,多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荷塘区仙庾镇蝶屏村田间,进行地表树木清理和耕地复垦。一年不到,完成1200多亩“整改复耕”。这期间,蝶屏村村委会没有因“整改复耕”花一分一厘。
成绩的背后,正是蝶屏村长期文明善治结出的硕果。
1200多亩苗木有序退场
早些年,蝶屏村抓住园林绿化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引进花木公司,将1600多亩土地流转给花木企业,苗木种植在全村遍地开花。2011年,蝶屏村荣获全国第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卉苗木)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改复耕”政策的纵深推进,苗木地必须按期清退。对蝶屏村而言,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整改复耕”虽属不可抗力,但对苗木老板来说,合同尚未到期,如何处置苗木是个大难题。对村民来说,一亩土地流转租金有1000多元,这相当于减少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面对这一难啃的“硬骨头”,蝶屏村党总支书记谭秋云还是颇有信心,“经过几年建设,我们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蝶屏村村支两委干部和党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清土地使用情况,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障大伙权益的基础上,逐户丈量核对土地流转的实际面积,减少因承包面积、界址不清等引起的纠纷。
同时,把国家政策和大家掰开揉碎解释,最终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花木企业开始逐步有序退场。谭秋云透露,“大大小小的会开了100多场,没额外给一分钱补偿。一年不到,实现‘整改复耕’1200亩。”
“整改复耕”的土地,村里从流转意愿高的村民土地入手,进行高标准改造,一些原来因灌溉不畅而撂荒的土地“边角料”都被利用起来;通过平田埂、降梯度等手段,小丘变大田。该种粮的种粮,剩下的规划为专业区域,结合荷塘区农村综改试点试验项目政策,供农业企业承包,目前已引入寿光蔬菜种植企业,开展现代化的蔬菜种植。同时,引入企业开展农业研学项目。
议事会解决了一批实事
“整改复耕”进展明显,秘诀何在?谭秋云道出秘诀——让基层堡垒强起来、先锋旗帜树起来、示范作用实起来。
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就是抓住党建工作的“牛鼻子”。2017年4月,谭秋云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后,着重从会议纪律和党员、基层干部精神风貌入手,提升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组长、妇女主任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为取得村民信任,谭秋云组织村干部、党员下沉到各片区,从各村民小组组长着手,把村民的想法通通收集起来,先顺民心民意,再做长远计划。
如何顺应民心?近年来,蝶屏村围绕社会治理创新这一课题,在实践中探索党建统领,成立了30人的议事会,实现群众心声有人听、群众呼声有人应、群众难题有人解。
议事会常规一个季度开一次,若大事、要事多,则随时开;无大事则半年开一次,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蝶屏村有16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只要6位村民对同一件事情提出意见,就能提交到议事会上,大家来议一议。
议好了哪些事?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户户通水泥路了、路灯亮起来了、水塘修整好了、环境卫生也提升了……
以修路为例。过去修组道时,总因人心不齐,“卡”在筹资上,但村民们修路的愿望又很迫切。经过议事会讨论,大家找到了妙招——路基由村民小组自己负责,水泥硬化由村委会承担,“村民小组组长可调动组员筹工筹劳,也能降低组道整体造价,还能让各组形成良性竞争。”
3年,村里修了45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全覆盖。
走进蝶屏村,满眼是风景,满面是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