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李炀。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张静 黄平芬
从一名普通职工到高级技师,从一名稚嫩的初学者到全国大赛银奖获得者,在技能进阶中实现着人生蜕变……他坚守调试岗位16年,以执着、细致、钻研的态度,练就娴熟的电气调试专业技能。
他叫李炀,来自中国航发南方光电科技分公司制造中心,是一名“85后”装调工人,也是同事们眼里的“老师傅”。
从“愣头青”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9年,李炀从学校毕业来到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工序,他意识到,即便理论知识熟记于心,但没有实操经验,还是无从下手,他直言那时的自己,像个“愣头青”。
为了把调试工作学好干精,李炀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每天跟在师傅后面,随身带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各种各样的操作要领、操作程序、重点知识。
他不放过任何一次技能练兵的机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有次,李炀和工艺员一起进行地面设备排故任务,测试过程需要软件来检验产品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测试软件为C语言编写。由于之前接触甚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李炀主动购买相关书籍给自己“充电”,虚心向工艺员“取经”,很快就将所学理解运用到排故任务当中。
对于调试工作,李炀始终充满干劲,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跑到不同的试验或排故现场,记录操作要点。渐渐地,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高级技师,成为中心的技能骨干。
短短数年,他熟练掌握了分公司绝大多数航机附件及产品的调试试验工作,并多次在分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今年9月,李炀更是斩获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项目银奖。
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有所成就
工作中,李炀很爱“琢磨”。他说,调试工作不单单是简单的做好试验和记录,更要深入其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李炀的同事们说,前段时间在测试产品一个特定功能时,李炀打开产品与主电源之间的开关后,开启一个副电源,再启动主电源,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但换种启动方式后便可以,他初步判断是开启副电源操作所致。
但经过试验,问题并没有解决。在故障复现时,李炀巧妙拆分细化前置条件,逐项分析判断,最终发现是主电源输出方式存在差异,随后针对性找到故障点,问题迎刃而解。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有所成就。”对待工作,李炀不满足于仅仅做完,还要做好。
工作中,李炀不仅做好产品性能测试,还认真做好思考总结,在保证性能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优化操作流程、压缩调试周期、提升工作效率。某型号控制器仿真试验流程复杂,一旦任何环节操作失误,就会导致试验终止。李炀根据经验,以仿真操作具体时间点为基线,认真梳理并编写了仿真试验操作流程,在每个时间节点,标注出具体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为后续操作起到重要的参考借鉴,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促使试验一次成功。
此后,他梳理编写了热电偶操作指导、防冰机构操作流程等6个操作手册,给后续试验操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自动化调试有可能是今后主要的工作方向,我们的工作方式与思维要与时俱进。”这段时间,李炀又在追逐新的领域,他感慨说,唯有不断进步,在面对各种调试工作时,才能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