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瑛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李白的这句诗,是对仙庾镇的绝妙注脚。当你踏入这片曾长久沉睡的土地,连绵的青山以其变幻莫测的神韵徐徐展开,恰似冬日里的一抹秋色,每一处景致都耐人寻味……
耕食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无数次走进仙庾岭下的耕食书院,我仿佛总能听到古老的《击壤歌》在头顶上空悠悠回荡。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农耕文明如同坚实的基石,奠定了人们的生活根基,而仙庾镇,便是这基石上的点缀——遥想当年,先民们依循《周礼·地官·司徒》中“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春种秋收,与天地和谐共处。
这里的人们勤劳质朴,汗水洒落在每一寸土地上。他们深知粮食来之不易,农人们的生产既重产量,更求品质口感。从古老的稻耕文化起,一代代仙庾镇人用心呵护着土地,不断探索创新种植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始终坚守着对自然的敬畏与传统。
“一岭围天青,群峰飞不起。蜿蜒化龙蛇,屈伸烟雾里。”清人刘泽世的诗句,生动展现了仙庾岭的独特风貌与神秘氛围。山上有神奇草药,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蕴含着无尽的奥秘。而坐落于岭下的耕食书院,则巧妙地嵌入了耕食文化的内容。它建筑结构精巧,布局独具匠心,依青山,傍绿水,与自然融为一体。院后的沙池,是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充满着欢声笑语。麻石小径蜿蜒,两边竹色青青,可供休憩漫步。坐于此,感受着板栗落下的惊喜,品尝着龙爪在秋霜中送来的甜蜜,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周末得闲踏入这里,会体验到别样的宁静与祥和。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可放下疲惫的身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耕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让我们懂得珍惜土地,尊重自然,回归本真。
建筑韵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中的这句话,在仙庾镇的建筑上得以生动映照。
仙庾镇的古建筑多为明清风格,青瓦白墙,庄重典雅。飞檐翘角如飞鸟展翅,轻盈灵动,檐下雕花精美绝伦,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仿佛讲述着古老传奇。最有名的要算文昌阁了。文昌阁,又名仙庾塔,这座八角七级楼阁式花岗岩石塔,始建于唐朝。站在塔下,仰望那高耸的塔身,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荡。那回声中,有古人的智慧,有岁月的沧桑,有对未来的期许。
步入仙庾镇的古街,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木质门窗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在这里,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有序,诗意丛生。仿佛能看到昔日的商人在此忙碌,行人在此漫步,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
仙庾镇的民居建筑,更是别具特色。多是四合院式布局,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院子里,常常栽种着花草树木,给人以宁静与温馨之感。如李家大院,几代人同处一院,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妙曼花园中,三角梅嵌入简约白色,如入诗境。
2024年,我深入基层,采访了几十位仙庾镇优秀的基层治理者,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和谐如一家人,他们相互帮衬,共同打造了美丽的地盘,共同经营美好的生活。《论语》中曾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仙庾镇的民居,正是这种“里仁为美”的生动体现。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和谐共处,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道韵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邶风·凯风》中的诗句,恰似仙庾镇孝文化的生动写照。
古稀之年的老莱子,身着五彩斑斓的彩衣,俏皮地扮作孩童模样,手中的拨浪鼓欢快地摇动着,时而欢舞摇曳,时而故作跌倒啼哭,只为能让双亲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戏彩娱亲”的典故,而佐证老莱子墓在株洲的“莱子捐碑”,就收藏于仙庾岭上的仙庾庙中,这是仙庾岭孝文化的源头所在。
还有后生阿良的故事,亦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久久流传。自幼父母双亡的阿良被善良老妇人收养,心怀感恩,极尽孝顺。仙庾岭遭旱灾时,阿良每日上山砍柴换粮,自己忍饥挨饿却把最好食物留给老妇人。一次砍柴摔落悬崖后,得仙人赐予神奇种子,果实美味且有延年益寿功效。阿良将果实分给村里的老人与孩童,自此,仙庾岭百姓更加注重孝道,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以深厚传承。
在仙庾镇的村寨中,晚辈悉心照料长辈起居饮食。每逢节日或寿辰,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温馨如画。孝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熠熠生辉,村里常举办关爱老人活动,邻里相互敬重、互帮互助,格外照拂老人。学校亦积极传承孝文化,课堂上,老师讲述古代孝子故事,学子们以作文、绘画表达对孝的理解感悟。“夫孝,德之本也”成为学子们的行为准则,引领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铭记孝的重要性。
在传统节日里,仙庾岭的孝文化更加浓郁。重阳节,众人纷纷登高远眺、插茱萸、赏菊花,向长辈致以最诚挚的礼赞和祝福。春节之际,晚辈们恭敬地拜年、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和乐融融。那温暖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和孝文化的魅力。
对于生活在仙庾镇的人来说,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着我们珍惜亲情,感恩生命的赐予,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回归家庭,关爱长辈。
民俗韵
仙庾镇的传统民俗丰富多彩,每逢佳节便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元宵节的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团圆夜,无不彰显着仙庾的文化魅力。
元宵节时,花灯如繁星,孩子们猜灯谜、嬉戏玩耍,老人们则静静思索谜底,构成一幅温馨生动的画面。端午节,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展现人们团结拼搏的精神。中秋之夜,明月高挂,一家人围坐品月饼,讲故事,享天伦之乐,传递着团圆与思念。
威风鼓激昂澎湃,花鼓戏悠扬婉转,成为仙庾镇民俗文化的象征。看,威风鼓的鼓手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有力地挥舞着鼓槌,那震撼人心的鼓点仿佛在诉说着仙庾镇曾经的辉煌;看,花鼓戏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生动地演绎着生活的故事,精彩的表演仿佛带着人们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先辈们的生活情感。这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传承。
仙庾美食则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油焖鱼、糯米鸡、酸萝卜等美食,不仅满足味蕾,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人们总会制作这些美食,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一道菜,就如一根细长的情感纽带,牵系千家万户,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
仙庾镇的四韵交融,韵韵相叠,犹如一部诗经,引经据典,点滴接应。它们共同构成了仙庾镇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而我们,正在这种叠韵中耕耘……